跪展遗容,伤哉吾母,如见当年。
忆含毫想像,桐花窗下,整衣端坐,萱草栏边。
堂上含饴,阶前舞彩,十载悲欢仿佛间。
儿偏愧,愧霞冠凤帔,何日重添。思量经几团圞。
叹忽地、音容便渺然。
痛临岐针线,行时密密,隔江烽火,病后恹恹。
寥落倚闾,仓皇避地,衣带盈盈判各天。
还慰藉,有朝温夕省,嗟仲能贤。
跪展遗容,伤哉吾母,如见当年。
忆含毫想像,桐花窗下,整衣端坐,萱草栏边。
堂上含饴,阶前舞彩,十载悲欢仿佛间。
儿偏愧,愧霞冠凤帔,何日重添。思量经几团圞。
叹忽地、音容便渺然。
痛临岐针线,行时密密,隔江烽火,病后恹恹。
寥落倚闾,仓皇避地,衣带盈盈判各天。
还慰藉,有朝温夕省,嗟仲能贤。
此诗《沁园春·恭展先慈遗照示舍弟初子》是清代诗人黄永所作,以哀悼母亲逝世为主题,情感深沉,语言细腻,充分展现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追思。
首句“跪展遗容,伤哉吾母,如见当年”,诗人以跪拜之姿展开母亲的遗像,内心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还能看见母亲昔日的模样。接下来,“忆含毫想像,桐花窗下,整衣端坐,萱草栏边”几句,通过回忆母亲在桐花窗下整衣、萱草栏边端坐的情景,生动再现了母亲生前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母亲日常生活的怀念。
“堂上含饴,阶前舞彩,十载悲欢仿佛间”则描绘了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影响,无论是含饴弄孙的温馨场景,还是与子女共度的欢乐时光,都充满了深情厚意。然而,“儿偏愧,愧霞冠凤帔,何日重添”一句,诗人自责未能让母亲享受到应有的尊荣,表达了深深的遗憾。
“思量经几团圞,叹忽地、音容便渺然”中,“团圞”指家人团聚,诗人感叹与母亲相聚的日子已成过往,音容笑貌只能在记忆中追寻。接下来,“痛临岐针线,行时密密,隔江烽火,病后恹恹”几句,通过描述母亲在临终前的关怀与病痛,以及战乱时期的动荡不安,进一步深化了对母亲的怀念与哀悼之情。
最后,“寥落倚闾,仓皇避地,衣带盈盈判各天”描绘了母亲去世后家人的孤独与离散,以及各自面对生活的艰难。而“还慰藉,有朝温夕省,嗟仲能贤”则表达了对母亲教诲的感激与怀念,以及对兄弟姐妹能够继承母亲美德的欣慰。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母亲生前生活细节的回忆与追思,展现了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月照梨花白。背银屏、疏檠黯淡,薄寒犹怯。
烟瞑星摇青欲坠,几树香桃红湿。
恰正是、销魂时节。
梦影迷离归路远,听啼鹃、染遍春山碧。
飞不度、沧江阔。柔肠细缀丁香结。
想于今、去原有恨,住还无益。
两地相思终不见,何似翻然轻别。
怕此后、更无消息。
一点墨痕千点泪,看蛮笺、都渍殷红色。
数虬箭、四更彻。
道战老吾辈,酒战屡尊开。
今宵各挟诗战,山玉朗崔巍。
座拥弇州四部,人爱江天重九,社远少兵来。
忽报天雨粟,颉哭海生埃。孟嘉帽,陶令菊,谪仙杯。
文章何必千古,身在已蒿莱。
流过江头峨雪,送到穷荒笠屐,无地恸西台。
人事强离合,天意忍徘徊。
江山残霸登临后,霜红暗催秋换。
静月笼沙,平烟浸郭,凄咽秦淮波软。繁华梦短。
正金谷无人,夜鹃空怨。
暂旅心情,怕沾馀醉负双眼。
南朝清韵易了,鼓鼙声断续,频和箫管。
暮苑迷莺,崇台见鹿,千古新陈一叹。斜阳又晚。
照词客哀时,浩歌休倦。记否东篱,故园花事懒。
望遥天莽莽暮云平,客中又惊秋。
正凉生桂户,叶分苔砌,人倚危楼。
底事又添新恨,旧恨几曾休。
但怪年华去,似水长流。
莫问故园音信,定残蒲瘦柳,狼籍谁收。
便连番思去,临去却还留。
向他时、新诗准备,有庐山、山色待归舟。
更从此,数愁时候,休数离愁。
残雪黏帘,瘦禽啼月,忍寒偏是黄昏。
一水溪桥,阿谁更倚重门。
淡妆缥缈无寻处,向吟边、细诉芳魂。
恼相思,一点残灯,一个愁人。
婵娟风露空山杳,甚枝南枝北,犹殢香温。
冷梦相偎,于今梦也无痕。
惜花人别花枝瘦,剩银屏、空锁娇云。
好教他,槛外篱边,休种愁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