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高林晓色鲜,晨钟敲彻寺楼烟。
柳边洗钵僧三两,塔顶看云象万千。
西竺尘埋三世佛,南宗花散四禅天。
风幡不动心何动,晏坐空山意黯然。
秋入高林晓色鲜,晨钟敲彻寺楼烟。
柳边洗钵僧三两,塔顶看云象万千。
西竺尘埋三世佛,南宗花散四禅天。
风幡不动心何动,晏坐空山意黯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寺的宁静景象。首句"秋入高林晓色鲜",以秋意渐浓的早晨为背景,展现出树林中清新明亮的色彩。"晨钟敲彻寺楼烟",钟声悠扬,穿透缭绕的轻雾,增添了寺庙的庄重与神秘感。
"柳边洗钵僧三两",诗人观察到僧侣们在柳树下清洗餐具,生活简朴而有序,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塔顶看云象万千",塔尖之上,僧人凝视着变幻无穷的云彩,寓意着内心的深邃与对宇宙的思考。
"西竺尘埋三世佛,南宗花散四禅天",诗人借西竺和南宗的典故,暗示了历史的沉淀和佛法的深远,以及四季轮回中的自然之美。"风幡不动心何动",借用公案,表达出禅宗关于心静如水的哲理,即使外在世界无风无动,内心世界的波动却难以平息。
最后两句"晏坐空山意黯然",诗人独自静坐于空寂的山中,心境却显得有些落寞或深沉,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或对人生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日常与禅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