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其一》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晁补之   形式: 古风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

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我今岂见画,观诗雁真在。

尚想高邮间,湖寒沙璀璀。

冰霜已凌厉,藻荇良琐碎。

衡阳渺何处,中沚若烟海。

(0)
翻译
描绘物体的外在形态,要保持原貌不变。
诗歌传达画面之外的意境,贵在捕捉画中的生动状态。
如今我虽未亲眼见到画作,但通过诗篇感受到大雁确实存在。
想象在高邮一带,湖面寒冷,沙滩闪烁着光芒。
冰霜严寒已经来临,水草显得细碎而繁多。
衡阳那遥远的地方,湖中的小岛像烟雾中的大海。
注释
画写:描绘。
外形:物体的外在形态。
要物形不改:保持原貌不变。
诗传画外意:诗歌传达画面之外的意境。
画中态:画中的生动状态。
我今岂见画:我现今并未亲眼看到画作。
观诗雁真在:通过诗篇感受到大雁真实存在。
高邮间:高邮一带。
湖寒沙璀璀:湖面寒冷,沙滩闪烁。
冰霜已凌厉:冰霜严寒。
藻荇:水草。
良琐碎:细碎而繁多。
衡阳渺何处:衡阳那遥远的地方。
中沚若烟海:湖中的小岛像烟雾中的大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标题为《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其一)》。诗中,诗人通过对李甲所画雁的描绘,表达了对画作艺术的赞赏。他强调画作不仅要忠实于实物形态,还要传达出画外的意境,而李甲的画作就做到了这一点,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雁在画中的生动姿态。

诗人通过“观诗雁真在”一句,表达了自己虽然没有亲眼见到画作,但通过诗句仿佛看见了画中的大雁,形象生动。接着,他想象着画中的场景,如高邮湖面的寒冷,沙滩的闪烁,以及冰霜覆盖下藻荇的细碎。这些描绘展现了画面的细腻与丰富。

最后,诗人借衡阳之远和湖中岛屿的渺小,象征着雁的迁徙和人生的无常,将画中的意境进一步深化,给人以深远的思考。整首诗以画入诗,诗中有画,体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度理解和欣赏。

作者介绍
晁补之

晁补之
朝代:宋   字:无咎   号:归来子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生辰: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猜你喜欢

玉楼春·其一

苔阶深处无人到。中酒独来情绪少。

春痕满地落梅多,踏遍青青池畔草。

看花岁岁伤怀抱。飞燕未归花事早。

更寻高处倚危阑,闲看垂杨风里老。

(0)

秋明室杂诗·其十五

团枝非一实,连林非一花。

风翻明胜锦,霜垂烂若霞。

狂蜂不禁入,好鸟还思家。

正为色味来,此事堪咨嗟!

(0)

十月六日题毛主席之绘像

恩马堂堂斯列健,人间又见此头颅。

龙翔凤翥君堪喜,骥附骖随我敢吁?

岳峙渊停真磊落,天心民意要同符。

双江会合巴渝地,听取欢虞万众呼。

(0)

游孝陵

穿郭趋斜径,晴云片片逢。

春痕新草木,岩气隐虬龙。

残甓同遗玺,孤亭倒晚钟。

古悲收载去,仕女莫相从。

(0)

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

域中哀怨广场开,屈来而还第二回。

幻想更无天可问,牢愁宁有地能埋!

秦瓜钩带何人种,社栎支离几日培?

大冶最憎金踊跃,那容世界有奇材!

(0)

鸳鸯湖棹歌·其七十四

曲律昆山最后时,海盐高调教坊知。

至今十棒元宵鼓,绝倒梨园弟子师。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