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静鱼钥沈,窗际上寒月。
对此不能寐,揽衣兴超发。
散步出疏帘,清光皎于雪。
尖风吹我衣,泠然濯毛发。
冥契得诗意,际此殊清绝。
湛湛澈寒泉,冥冥堕松屑。
鼻观远闻香,小定味禅悦。
夜静鱼钥沈,窗际上寒月。
对此不能寐,揽衣兴超发。
散步出疏帘,清光皎于雪。
尖风吹我衣,泠然濯毛发。
冥契得诗意,际此殊清绝。
湛湛澈寒泉,冥冥堕松屑。
鼻观远闻香,小定味禅悦。
这首清代诗人戴粟珍的《杂兴(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夜晚画面。首句“夜静鱼钥沈”以深夜的寂静和鱼儿沉睡来渲染环境的宁谧,"窗际上寒月"则点明了明亮但带有凉意的月光洒在窗边。诗人难以入眠,于是起身披衣,"散步出疏帘",感受到月光如雪般皎洁,"尖风吹我衣",微风轻拂带来清新感。
诗人沉浸在这清冷的意境中,顿生诗意,"冥契得诗意,际此殊清绝",表达了对这种独特清寂的欣赏。接下来的诗句"湛湛澈寒泉,冥冥堕松屑"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泉水清澈见底,仿佛松屑从天而降的景象,增添了神秘感。最后两句"鼻观远闻香,小定味禅悦",通过嗅觉捕捉远处的香气,以及内心的平静与禅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通过个人的行动和感受,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禅意,展现出诗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心境。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皆道是东都。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清景难逢宜爱惜,白头相劝强欢娱。
诚知亦有来年会,保得晴明强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