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在边疆地区进行军事活动的情景。开篇“荒隅时未通,副相下临戎”两句,表明边远之地尚未完全开发,朝廷派遣高级官员亲自到达军中处理军务。这不仅展示了中央对于边疆地区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边防的紧张状况。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两句,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军队行动时的情景。其中,“授律星芒动”可能指的是夜晚借助星辰来确定方向和时间,同时也隐含着军事调度的严肃与紧迫;“分兵月晕空”则形象地展现了军队在夜色中依据需要进行部署的情景,给人一种广阔而深远的感觉。
接下来的“犀皮拥青橐,象齿饰雕弓”两句,则具体描述了军用物资的装备。其中,“犀皮”可能指的是以犀牛皮制成的盾牌,而“象齿”则是用大象的牙齿制成的武器或装饰,显示出当时边防军队的精良与威武。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两句,展示了将领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军事行动的辽阔范围。这里的“三河”、“六郡”具体指代不明,但无疑是强调了军队所覆盖地区的广大。
最后,“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两句,表现出将领在制定战略时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对敌情的深思熟虑。诗人通过“登山”、“窥代北”等动作,传达了将领不仅要征服自然地形,还要洞察敌方动向。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两句,则描绘了一位将领在战事结束后,可能是在某个高处(“燕然上”)回顾自己的军事成就,并以诗书之,记录下自己英勇的武功。这一幕展示了将领对于个人历史与贡献的自豪。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通过对边防生活和战争场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位军事家在唐朝边疆地区所展现出的英勇、智慧与力量。
平生秀喦翁,嘉遯轻朝衣。
圣世重特招,趣驾不容违。
我岂匏瓜哉,先圣固所晞。
长江一万里,舟行疾如飞。
东南盛人物,十九饫甘肥。
颇藉子公力,宁知伯玉非。
秀喦曰异哉,我本起布韦。
岂比淮之水,东下杂于淝。
论奏了不阿,正直鬼神衣。
谗言嗟止棘,曰归咏采薇。
岁晏江涛平,雨雪从霏微。
县知到家日,花竹绕山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