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桑麻长,晴光满绿田。
人行蚕豆外,蝶度菜花前。
台笠家家饷,比邻处处烟。
欢声同好语,针水晒秧天。
雨过桑麻长,晴光满绿田。
人行蚕豆外,蝶度菜花前。
台笠家家饷,比邻处处烟。
欢声同好语,针水晒秧天。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和谐氛围。首句“雨过桑麻长”以简练之笔勾勒出雨水滋润后的桑麻生长景象,暗示着农事的丰收有望。接着,“晴光满绿田”一句,通过“晴光”与“绿田”的搭配,展现出雨后阳光普照下的田野一片翠绿,充满生机。
“人行蚕豆外,蝶度菜花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描绘了人们在蚕豆地间行走,蝴蝶在菜花丛中飞舞的场景,既展现了农耕生活的忙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也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台笠家家饷,比邻处处烟”则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家家户户的劳作场景,以及四处升起的炊烟,营造了一幅家家户户共享劳动成果、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画面。
最后,“欢声同好语,针水晒秧天”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欢声笑语中,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喜悦,而“针水晒秧天”则形象地描绘了晾晒秧苗的场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整个画面洋溢着浓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乡村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耕社会的和谐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赞美之情。
幂幂敛轻尘,濛濛湿野春。
细光添柳重,幽点溅花匀。
惨淡游丝景,阴沈落絮辰。
回低飞蝶翅,寒滴语禽身。
洒岳摧馀雪,吹江叠远蘋。
东城与西陌,晴后趣何新。
烟深载酒入,但觉暮川虚。
映水见山火,鸣榔闻夜渔。
爱兹山水趣,忽与人世疏。
无暇然官烛,中流有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