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中隐商颜,桑下荫羽葆。
古人日已远,贵迹今未扫。
英英八桂堂,屹立表众草。
名随五柳传,寿待三松倒。
南堂驻金节,伏剑收蛮獠。
駪駪立万马,猎猎卷千纛。
元戎领客来,小摘羞涧藻。
醉缬乱繁花,移来插晴昊。
橘中隐商颜,桑下荫羽葆。
古人日已远,贵迹今未扫。
英英八桂堂,屹立表众草。
名随五柳传,寿待三松倒。
南堂驻金节,伏剑收蛮獠。
駪駪立万马,猎猎卷千纛。
元戎领客来,小摘羞涧藻。
醉缬乱繁花,移来插晴昊。
此诗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与壮美,以及八桂堂的庄严与静谧。诗人孙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
首句“橘中隐商颜,桑下荫羽葆”,以隐喻的手法,将桂林山水比作深藏于自然之中的秘境,如同商颜山中隐藏的橘树,又如桑树下遮蔽着的华美车盖,暗示桂林山水的神秘与美丽。
接着,“古人日已远,贵迹今未扫”两句,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对当前景象的赞美,虽然古人已逝,但桂林的美景依然如故,未被尘封。
“英英八桂堂,屹立表众草”描绘了八桂堂的巍峨与突出,如同在一片草丛中傲然挺立的高峰,象征着文化的高洁与不凡。
“名随五柳传,寿待三松倒”运用典故,以五柳先生(陶渊明)和三松(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提到的三棵松树)来比喻八桂堂的名声与长久的生命力,强调其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
“南堂驻金节,伏剑收蛮獠”描述了八桂堂所在地的政治稳定与治理有方,金节代表朝廷的权威,伏剑则象征对蛮族的镇压与和平。
“駪駪立万马,猎猎卷千纛”以马群与纛旗的动态形象,展现八桂堂周围环境的辽阔与壮观,同时也寓意着力量与秩序。
“元戎领客来,小摘羞涧藻”描绘了八桂堂接待宾客的情景,元戎(将军)亲自前来,宾客们在涧边采摘野菜,既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之美。
“醉缬乱繁花,移来插晴昊”最后两句,以醉缬(酒渍的布料)与繁花的比喻,描绘了宴会的欢乐气氛,而“移来插晴昊”则进一步扩展了这一场景,仿佛整个天空都充满了欢乐与色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壮丽与八桂堂的文化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