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三更四更。帘前铁马铮铮。搅人眠不成。
枕边梦惊。灯前思清。芙蓉还恐飘零。隔秋池细听。
风声雨声。三更四更。帘前铁马铮铮。搅人眠不成。
枕边梦惊。灯前思清。芙蓉还恐飘零。隔秋池细听。
这首《醉太平·夜坐》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郑元昭所作,描绘了深夜独坐时的场景。诗人通过“风声雨声”和“三更四更”的时间点,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夜晚氛围。"帘前铁马铮铮"以金属马饰的撞击声,暗示了风雨交加中屋外的动荡,同时也扰动了诗人的宁静,使得他难以入眠。“枕边梦惊”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宁,连梦境也被打断。
“灯前思清”则转而写诗人独对孤灯,思绪纷飞,心境清明。他担忧的是“芙蓉还恐飘零”,这里的“芙蓉”可能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情感,诗人担心它们会在风雨中凋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最后,“隔秋池细听”以远处池塘的水声作为背景,增添了寂寥与落寞之感,将诗人的孤独情绪推向了高潮。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心境变化,展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之夜的无奈与忧虑,具有较强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插架茫茫纷四部,莫向离骚泥蘅杜。
文章何处如有神,心手相随鹰搦兔。
长卿醉死文君垆,渠辈但可折简呼。
浅惭入俚深入僻,纤丽恶淫寒则枯。
欲张吾军子可恃,楚璞呈前燕石耻。
擘波飞去定神龙,汗血牵来真骥子。
人物有此未易求,颇将撷英泛其流。
朝来车从照人热,乃肯访我投林丘。
词华薄技无多道,少作吾今知悔早。
相期圣处下工夫,一念超然蠲热恼。
招提未到只闻名,乘兴来游意最真。
出郭都无三十里,同行恰有两三人。
入门竹径能明眼,随处禅房可著身。
莫怪山僧拙言语,十年已不踏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