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护国寺》
《送僧归护国寺》全文
宋 / 黄宗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一瓶一钵是生涯,来扣枢扉带砺家。

宠服降从丹凤阙,禅房归掩赤城霞。

五芝岩下传心印,八桂峰前散雨花。

还伴白云重到此,会看恩馆筑堤沙。

(0)
翻译
一壶一钵度日月,敲门来访磨砺之家。
荣华归顺凤凰宫,禅房静闭映红霞。
在五芝岩下传心法,八桂峰前洒佛花。
白云相伴再回归,期待建馆筑沙堤。
注释
一:一个。
瓶:壶。
钵:容器,这里指僧侣的食具。
生涯:生活。
扣:敲。
枢扉:门。
带砺:磨砺,形容刻苦修行。
家:此处指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宠服:荣华富贵。
丹凤阙:象征皇室的宫殿,此处可能指佛寺。
禅房:僧侣修行的房间。
赤城霞:红色的晚霞,形容宁静祥和的景象。
五芝岩:传说中的仙山,可能象征佛法圣地。
心印:佛教术语,指佛法的传承。
八桂峰:泛指名山,可能寓意修行的高远之地。
散雨花:比喻传播佛法或布施。
白云:象征超脱世俗。
重到:再次回到。
恩馆:指有恩惠的居所,可能指寺庙。
筑堤沙:建造堤坝,可能寓意建设或规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回归护国寺的场景,诗人黄宗旦以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简单生活和修行之路。首句“一瓶一钵是生涯”,形象地刻画了僧人随身携带的简朴行囊,象征着他们云游四方、清修度日的生活方式。第二句“来扣枢扉带砺家”,写僧人敲门归寺,仿佛带着家的坚韧与执着。

第三句“宠服降从丹凤阙”,暗示僧人曾受皇恩,但选择了出家之路,丹凤阙代表宫廷,表达了他对世俗荣华的放下。第四句“禅房归掩赤城霞”,描绘僧人回到宁静的禅房,沐浴着晚霞,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第五、六句“五芝岩下传心印,八桂峰前散雨花”,进一步描绘僧人在山水之间传播佛法,如雨花般洒落,富有禅意。最后一句“还伴白云重到此,会看恩馆筑堤沙”,表达了诗人期待僧人再次来访,共同见证护国寺的建设与变迁,流露出深厚的友情和对僧人的祝福。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僧人的出尘生活,也寄托了诗人对僧人修行成就的期许,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黄宗旦
朝代:宋

黄宗旦,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叔才,北宋开宝六年(973年)生,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十一月卒。福建省惠安县镇安铺黄田(今张坂镇后边村)人。少有神童之称。欧阳修称宗旦为“闽中文士”。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榜眼进士,与同县同榜探花进士李庆孙齐名。人言:国朝才子黄宗旦,天下文章李庆孙。
猜你喜欢

和李元善自警诗

达为天下相,穷作人世师。

穷达有定命,勿叹时非时。

宁污牛尾泥,不作车尘随。

山林隐文豹,江海潜黄螭。

人皆嗜奔竞,奔竞人还嗤。

仲尼与三子,出处皆从宜。

一芥不可与,万钟亦难辞。

今人知古人,不识来者谁。

何如沽美酒,笑傲歌新诗。

功业不补世,那求后人思。

人生如树花,开落从风吹。

又如无根蓬,飘飘亦何为。

天高日月远,寿命皆崦嵫。

人兮勿自苦,吾道当平夷。

(0)

送蒋伯威下第南归象山

黄榜天门曙色分,考功深愧失刘蕡。

竞誇蜀锦新机杼,谁识商盘古篆文。

小艇归人冲夜雨,落花离思搅春云。

故庐铁砚应无恙,载笔重来勇策勋。

(0)

送福上人无际南归

岁闰春来早,师行且过寒。

问程山寺远,乞食野人难。

空性元无际,禅锋岂有端。

遇予方外友,一为问平安。

(0)

白云精舍

幽斋白云里,苔径隐林樾。

空阶落叶多,深竹书声歇。

岚光翠以流,炉烟暄常结。

凉飙响长林,犹疑弦声发。

(0)

邵复孺映雪斋

邵子书有癖,一寒四窗静。

举手倒执经,夜映雪色冷。

侧睨生墨光,天地无遗景。

希功厚积馀,思与古人并。

(0)

挽袁伯长学士诗稿曾蒙题跋·其二

文采风流白玉堂,华星云汉丽寒芒。

春袍昼日明宫锦,晓佩天风冷水苍。

玉笋班中人遽远,金花笺上墨犹香。

登龙旧日侯门客,来奠梅花欲断肠。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