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西湖》
《西湖》全文
明 / 张嗣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水天无际净飞霞,画舫移来傍柳沙。

三节楼台悬皓月,六桥竹石点残鸦。

呼卢才子频迎掉,懒鬓佳人且泛槎。

最是西湖歌舞地,倚窗江上听梅花。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夜景的美丽与繁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湖面、楼台、月色、竹石、人物等元素,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首句“水天无际净飞霞”,描绘了湖面广阔,与天空相连,晚霞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纯净和壮观。接着,“画舫移来傍柳沙”一句,通过移动的画舫,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动态美,同时柳树和沙滩的点缀,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三节楼台悬皓月”中,“三节”可能是指楼台的三层结构,而“皓月”则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纯净,与前文的“净飞霞”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六桥竹石点残鸦”则通过“六桥”的连接,以及竹石与残鸦的点缀,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呼卢才子频迎掉,懒鬓佳人且泛槎”两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情景。才子们在湖上游戏,佳人们则悠闲地泛舟,展现了西湖作为游乐之地的热闹与欢乐。这里的“呼卢”是一种赌博游戏,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最后,“最是西湖歌舞地,倚窗江上听梅花”总结了西湖不仅是自然美景的集中地,更是文化与艺术的汇聚之处。倚窗听梅,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独特魅力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湖夜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是一幅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之美,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艺术作品。

作者介绍

张嗣纲
朝代:明   字:效忠   籍贯:清远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猜你喜欢

和丁浚明戏萧济夫·其一

生世才如石火光,应怜不早见卢郎。

碧蟾自合来栖月,黄耳何缘得上床。

但使知音同卓氏,何妨服猛似梁鸯。

观音妙相谁能测,暂化身为无厌王。

(0)

送李似之二首·其二

晴虹词彩冠群才,淡墨名高北斗魁。

史笔继闻登左省,庙谟今复赞中台。

方传召命驰三节,顿使清风动九垓。

想见君王偏注意,凤池虚位待公来。

(0)

江阁夜坐·其一

迢迢小阁倚云端,高处悬知境界宽。

共向城头聊放目,却惊沙觜减奔湍。

苍烟阙处江山远,白月满空星斗寒。

炯炯此心谁会得,从公清坐到更阑。

(0)

赋得鲜云垂薄阴

轻云初出岫,散漫本无心。

鄣日呈鲜彩,垂天结薄阴。

浮空诚可玩,著地影非深。

笼水难藏渚,依山岂暗林。

谁言聊晻霭,远势已侵寻。

不羡西郊密,终期为作霖。

(0)

子夜四时歌·其二

湘簟涌双纹,冰山象群玉。

神飙送荷香,冉冉度圆绿。

雪腕荡兰舟,齐唱横塘曲。

暗忆采莲侣,横翠长眉蹙。

(0)

某蒙学士兄相要陪赏芍药花多白者月色相射光彩映发殆玉盘盂之苗裔耶维心有诗辄次其韵

怅望扬州千朵盛,数枝聊足慰淹留。

相逢月下陪真赏,一醉花前得胜游。

凿落细斟金晕侧,盘盂斜飐玉光浮。

春衫并色浑无赖,映带霜毛笑隐侯。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