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冈压泾湄,于此聚众首。
其间石屋露,远视若呀口。
林端蹑縆上,却入势愈斗。
围空竖古壁,阔可百人受。
洪钟谁倒仰,巨瓮忽侧剖。
层岩寒泉飞,绝巘怪树走。
阴风喜复怒,野雾吞且呕。
晴岚逼衣襟,欲住不得久。
尝闻耕者说,自昔藏蚴蟉。
当年救旱事,有记刻不朽。
近岁灵恐歇,百祷无一偶。
至今闾里人,不复来奠酒。
群冈压泾湄,于此聚众首。
其间石屋露,远视若呀口。
林端蹑縆上,却入势愈斗。
围空竖古壁,阔可百人受。
洪钟谁倒仰,巨瓮忽侧剖。
层岩寒泉飞,绝巘怪树走。
阴风喜复怒,野雾吞且呕。
晴岚逼衣襟,欲住不得久。
尝闻耕者说,自昔藏蚴蟉。
当年救旱事,有记刻不朽。
近岁灵恐歇,百祷无一偶。
至今闾里人,不复来奠酒。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谷景象,群峰环抱,河流蜿蜒,形成一个隐秘的空间。石屋在林间若隐若现,远看如同张开的口。树木攀缘于岩壁之上,回转曲折,力量感强烈。古老的城墙矗立,空旷可容纳百人。巨大的钟和器皿被弃置一旁,有的倒下,有的侧翻。泉水从层叠的岩石间飞流而下,奇特的树木在绝壁上盘旋生长。阴冷的风带着喜悦与怒意,野外的雾气吞吐不定。晴朗时,山岚逼近衣襟,但这种宁静难以久留。
诗中提及耕者曾说起古时藏宝于此地,以应对干旱之灾,有刻石纪念。此处曾是人们祈福之地,但近年来灵异之事已不再发生,百姓的祝愿无从寄托。如今,只剩下村里的人们,不再有人前来供奉酒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引入,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深切感悟,以及对现实生活中信仰消失的无奈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