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耻折腰,眷然歌归欤。
虽云退身早,田园已荒芜。
日涉三径幽,松菊滋绕庐。
岂知对鱼鸟,尚愧在迷涂。
梁君早闻道,浮云视簪裾。
乃复爱渊明,幽怀寄村墟。
朝行云霞窟,暮醉花月区。
寻梅雪没履,倚竹霜粘须。
妙趣人不识,高风今昔无。
渊明如病人,既病方韨除。
夫君千岁质,泰然一复初。
安得有龙眠,画此成趣图。
渊明耻折腰,眷然歌归欤。
虽云退身早,田园已荒芜。
日涉三径幽,松菊滋绕庐。
岂知对鱼鸟,尚愧在迷涂。
梁君早闻道,浮云视簪裾。
乃复爱渊明,幽怀寄村墟。
朝行云霞窟,暮醉花月区。
寻梅雪没履,倚竹霜粘须。
妙趣人不识,高风今昔无。
渊明如病人,既病方韨除。
夫君千岁质,泰然一复初。
安得有龙眠,画此成趣图。
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与宴饮之地“成趣园”的关系,以及诗人郦掖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诗中提到陶渊明因不愿屈从世俗而辞官归隐,虽早退却田园荒芜,但他每日涉足于幽静的三径之间,与松菊为伴,自得其乐。诗人通过对比陶渊明与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陶渊明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钦佩。
接着,诗中提到另一位名叫梁君的人物,他早年就领悟到陶渊明的生活哲学,将之视为一种超越名利的高尚追求。梁君在“成趣园”中,朝夕与云霞、花月相伴,寻梅踏雪,倚竹赏霜,其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精神之乐。诗人郦掖通过这些描述,展现了他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向往,并认为这种生活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高尚的风范。
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有“龙眠”(古代画家)能绘制出这样的生活场景,以供后世欣赏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追随者生活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和谐、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