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空花过眼无,到无言处自心孚。
践头苏爨刍何用,垂耳盐车马以瘏。
野鹤不须惊客去,山雌一任笑人癯。
他年史氏求遗稿,幸免台中道噤乌。
万事空花过眼无,到无言处自心孚。
践头苏爨刍何用,垂耳盐车马以瘏。
野鹤不须惊客去,山雌一任笑人癯。
他年史氏求遗稿,幸免台中道噤乌。
这是一首充满了悟性和超脱之美的古典诗歌。从“万事空花过眼无”可以看出诗人对世间万象 万事都如同过眼云烟,没有留下什么,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红尘滚滚而自我却淡然处之的超脱情怀。
至于“到无言处自心孚”,则是在说当达到一种语言无法描述的境界时,只有内心的感悟和理解,是一種深邃的情感体验,难以用言语表达,故而只能在心中默默领悟。
“践头苏爨刍何用”及“垂耳盐车马以瘏”,则是在比喻世间的功名利禄,就如同践踏着苏州的美味菜肴或是听着盐车和马匹的声音一样,都是一种无用的装饰,无法满足内心的真正渴望。
“野鹤不须惊客去”表达了一种自然与和谐的关系,即便是在野外的鹤也不需要因为过客而惊慌逃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而“山雌一任笑人癯”,则是说山间的鸟儿(雌)似乎在嘲笑那些为世俗之事忙碌的人,诗人自己却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微笑。
最后,“他年史氏求遗稿,幸免台中道噤乌”中的“他年”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期,史氏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是后来的读者,他们在寻找诗人的遗失作品,而“幸免台中道噤乌”则是在说诗人幸运地避开了官场的纷争和斗争,如同避开了道路上的尘土与飞鸟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一种超然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处处芙蕖处处堂,闲行何地不清香。
归舟又趁晚凉急,十里湖光蘸夕阳。
鲲鹏振翼初九万,楩楠归根终数寸。
稚须有发老有收,养之各要适其分。
三儿读书翁卧听,生涯固有何所营。
功名羞从奇道取,文学厌与今人争。
谁揭此斋函二意,翁养其恬儿养锐。
今虽异养后同功,一本庄椿三郤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