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暮春过汤伯蕃村居》
《暮春过汤伯蕃村居》全文
清 / 李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扬子江边处士家,春申山下种桑麻。

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

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

看君松下閒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扬子江边处士家”,点明了地点,一位隐士居住在扬子江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春申山下种桑麻”,进一步展现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和谐,种植着桑树和麻田,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最宜雨雨风风竹,兼有红红白白花”两句,运用了叠词“雨雨”、“风风”、“红红”、“白白”,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也生动地描绘了竹林在风雨中的摇曳和花朵的色彩斑斓,展现了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

“因氏先生为北郭,定知庄子又南华”两句,通过引用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名字,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和赞美。

最后一句“看君松下閒箕踞,一倍惭余道路赊”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在友人面前悠闲地坐在松树下,诗人却感到自己的道路遥远,无法常来相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相聚时光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作者介绍

李寄
朝代:明   字:介立   号:因庵   籍贯:江阴   生辰:1628-1700

萍客,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母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名,因介于徐李两姓,又历明清两朝,故。博学能文,著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搔首一笑》等诗集二十四卷
猜你喜欢

大安沙坐风雨,复叠前韵三首·其三

寻常悲旅况,可复杂秋声?

砧杵千家梦,莼菰八月情。

寒螀啼露重,健鹘喜霜清。

始识乘除理,玄心了不争。

(0)

建夷宫词十首·其九

六曹章奏委如云,持敕新书翻译闻;

笑杀钟王空妙笔,而今鸟迹是同文。

(0)

观孔雀屏

天地有至文,精华无终秘。

下及鸾凤姿,振采昭奇瑞。

吉光片羽珍,雄雉翚飞异。

罗浮五色蝶,更复献其媚。

曷若孔家禽,锦簇娱人意。

托产自炎方,离明九德萃。

云海任行藏,丛篁寻位置。

鸣向上下风,配以雌雄队。

三年毛羽丰,莫漫轻相弃。

胡为牢笼中,局促相拘系?

饮啄即常充,逍遥若无地。

讵知久便忘,驯习袪骄恣。

有时遇晴笼,亦自鸣得志;

矗立云母屏,展开画翣翅;

金碧逞辉煌,一幅丹青绘。

渐摇淅淅声,疑是骤风至。

顾盼颇自雄,岂徒门户珥。

纵未九苞齐,亦足居其次。

(0)

明发泣怀

营营过一生,敢期能表暴。

明发怀二人,咨嗟独仰屋。

云胡罹劫灰,毁伤及山谷。

有儿负疚多,百身难再赎。

(0)

甲午正月初七日于严介溪公所寓山池作瀛洲会是日会者八公分得七言长句体为八仙歌

元日人日连晴明,三阳交泰阳道亨。

燬规魄渊吐华精,瑞台八仙排云行。

锡声鹤御风泠泠,琼琚玉佩空中鸣,冠盖闪烁如流星。

主人自是爱敬客,拥帚下阶倒屣迎。

恍闻异香生四座,华筵徐开孔雀屏。

烹鲸炮凤煮麟髓,八珍水陆陈前庭。

美酒近寄金华仙,玉露下浥来金茎。

琉璃滴沥珍珠清,琼浆交迭玉糁羹。

渺然一山在池北,宛隔弱水如蓬瀛。

鹓鸯宝鸭立洲渚,酒徒词客皆仙灵。

试问主人为谁氏,无乃西蜀严君平。

自言神降奎壁星,先时历历知前生,下与云鸟纪官名。

函谷传家许旌阳,育神灵宝来帝乡。

暂出紫微司天仓,岁计出入为经常。

紫岩前身是刘晨,天台来侍玉皇前。

旧从日讲来经筵,亲受符玺统军民。

姬公留后机务身,玄庵元是治仙官。

清卿灵骨交天神,道流仙子出其门。

愿公玄之而又玄,双脩性命道义存。

方山崔嵬张紫阳,帝命督储下玉堂。

满期天粟盈仓箱,庸为时弊祛秕糠。

钟石缩地如长房,长安市上壶中藏。

翰苑银台高穹苍,后与疲癃施药方。

介立节介如逋仙,早读中秘游木天。

苦辞司业参纳言,夙夜惟允天喉咽。

贱子本住甘泉宫,别馆增城仍九重。

天乙降精来地中,白业面壁烟霞东。

陆沈金马二十冬,恭命三礼绝天通,凡骨未脱非仙踪。

今夕何夕良会同,坐令玉烛回春风。

酒阑云散月明空,他日莫须誇八龙。

(0)

冬至日一首

年年有此日,此日苦无多。

愁与初长刻,天来奈老何。

新梅惊病眼,短句儗春歌。

板筑过名节,黄鹂度翠萝。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