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范信中雪诗二首·其二》
《和范信中雪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过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君家寓城市,乃有山林观。

高高复下下,卜筑殊未阑。

昨夜三尺雪,闭门学袁安。

且欣麦陇足,未怕红梅残。

谁怜属国苏,取毡卧自餐。

欲寻鸟道往,反畏屐齿难。

凛凛溪边竹,倚空争岁寒。

俨如十九夫,玉山方总干。

悲风动骚屑,伴我长铗弹。

布衾冷如水,敢效无鱼叹。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苏过在雪夜中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城市的静谧与山林的清幽,通过“高高复下下,卜筑殊未阑”描绘了居住环境的巧妙布局,暗示了主人对生活的品味与追求。

“昨夜三尺雪,闭门学袁安”一句,借用了汉代名士袁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大雪的宁静与淡泊。接着,“且欣麦陇足,未怕红梅残”则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季节更替的从容态度。

“谁怜属国苏,取毡卧自餐”一句,以苏武自比,表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仍保持高洁品质的决心。“欲寻鸟道往,反畏屐齿难”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向往自由与自然,又担心现实的束缚。

最后,“凛凛溪边竹,倚空争岁寒”描绘了竹子在严冬中坚韧不拔的形象,象征着诗人坚守的品格。“俨如十九夫,玉山方总干”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坚毅之美。“悲风动骚屑,伴我长铗弹”则通过自然界的风声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布衾冷如水,敢效无鱼叹”则以生活细节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与对物质匮乏的淡然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自我品格的深刻思考与表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苏过
朝代:宋

(1072—1124)眉州眉山人,字叔党,号斜川居士。苏轼子。以荫任右承务郎。轼帅定武、谪岭南,唯过随行奉侍。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轼卒,葬汝州郏城小峨眉山,遂家颍昌小斜川,因以为号。历监太原府税,知郾城县,晚年权通判中山府。能文,善书画,人称“小坡”。有《斜川集》。
猜你喜欢

杂曲歌辞·暗别离

槐花结子桐叶焦,单飞越鸟啼青霄。
翠轩辗云轻遥遥,燕脂泪迸红线条。
瑶草歇芳心耿耿,玉佩无声画屏冷。
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
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0)

长干行(一作李白诗,一作李益诗)

忆昔深闺里,烟尘不曾识。
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五月南风兴,思君下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去来悲如何,见少离别多。
湘潭几日到,妾梦越风波。
昨夜狂风度,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
北客真三公,朱衣满江中。
薄暮来投宿,数朝不肯东。
好乘浮云骢,佳期兰渚东。
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
自怜十五馀,颜色桃花红。
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

(0)

杂曲歌辞·茱萸女

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
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姝。
插花向高髻,结子置长裾。
作性恒迟缓,非关诧丈夫。
平明折林树,日入反城隅。
侠客邀罗袖,行人挑短书。
蛾眉自有主,年少莫踟蹰。

(0)

杂曲歌辞·春游吟

初春遍芳甸,十里蔼盈瞩。
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
所思杳何处,宛在吴江曲。
可怜不得共芳菲,日暮归来泪满衣。

(0)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

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
因随白云意,偶逐青萝居。
青萝纷蒙密,四序无惨舒。
馀清濯子襟,散彩还吾庐。
去岁登美第,策名在公车。
将必继管萧,岂惟蹑应徐。
首夏尚清和,残芳遍丘墟。
褰帏荫窗柳,汲井滋园蔬。
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馀。
爱君蒋生径,且著茂陵书。

(0)

答东野夷门雪(郊客于汴将归赋夷门雪赠别长

好丹与素道不同,失意得途事皆别。
东邻少年乐未央,南客思归肠欲绝。
千里长河冰复冰,云鸿冥冥楚山雪。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