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疟鬼》
《谢疟鬼》全文
宋 / 陈克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皇天分四时,寒暑代翕张。

折胶与流金,民生以为常。

伊坎离何神,为帝司一方。

如何纵孽鬼,乘时盗阴阳。

睢盱四五辈,欻东西跳踉。

诡秘各有名,为人作炎凉。

或燔以炬火,或吹以鞴囊。

初噤如立雪,俄赫如探汤。

炎洲抵阴壑,那得在一床。

阏伯追实沈,左右分寇攘。

须臾异冬春,裘扇安可当。

番休数汗粟,冰炭沸我肠。

怫郁不自聊,灾疢未渠央。

非针艾所及,区区事祈禳。

牺牲一物无,祝祠甚荒唐。

殷勤谢众鬼,汝计诚未良。

汝利在呕泄,藜苋焉足尝。

我贫乏钱财,调汝徒披猖。

来汝岂不闻,儒生类强梁。

子美虽老瘦,腼颜事新妆。

退之稍奸黠,百药更臭香。

身病易语言,咄咄多谤伤。

吾将援此例,勉作新诗章。

诗以荣汝归,自可捐糗粮。

资送于汝足,此外何所望。

汝也宁不惭,急急去我旁。

(0)
鉴赏

这首诗《谢疟鬼》是宋代诗人陈克的作品,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疟疾的厌恶以及对治疗疟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迷信和无效手段的批判。

诗中首先描述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寒暑交替,暗示了生命的常态。接着,诗人将疟疾比作“孽鬼”,肆意侵扰人间,破坏了阴阳平衡,使得原本正常的季节变化变得混乱。疟疾的肆虐被描绘成“诡秘”且“各有名”,能够“为人作炎凉”,即在患者身上引起忽冷忽热的症状。

诗人进一步指出,疟疾的治疗过程充满了迷信色彩,如“燔以炬火”、“吹以鞴囊”等,这些方法看似奇特,实际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疟疾的发作使得患者从“立雪”到“探汤”,身体状态急剧变化,难以适应,甚至导致“异冬春”的现象,使得传统的衣物(“裘扇”)无法应对。

诗中还提到了古代神话中的两位神祇——阏伯和实沈,他们负责管理季节变化,但在此处被用来象征治疗疟疾的方法,暗示了这些方法的无效。疟疾的发作让患者感到“番休数汗粟,冰炭沸我肠”,身体处于极度不适的状态,心情烦躁,疾病似乎无法通过常规的医疗手段治愈。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疟疾的无奈和对治疗方式的质疑,认为“非针艾所及”,即常规的医疗手段在这里似乎不起作用。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即通过创作诗歌来“荣汝归”,以此作为对疟疾的“祈禳”。这种治疗方式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医学之外的创新尝试。

整首诗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既表达了对疟疾的厌恶,也对当时社会中迷信和无效治疗手段进行了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克
朝代:宋   字:子高   籍贯:临海(今属浙江)   生辰:1081—1137

陈克(1081—1137),北宋末至南宋初词人。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今属浙江)人。少时随父宦学四方,后侨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绍兴七年(1137),吕祉节制淮西抗金军马,荐为幕府参谋,他欣然响应,留其家于后方,以单骑从军。曾与吴若共著《东南防守便利》3卷,其大略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四库全书总目》)。
猜你喜欢

入山杂咏二十首·其十四

半掩柴关一径苔,山梨几树落堆堆。

老僧定起开眸看,疑是山猿拾果来。

(0)

山雪三首·其三

山中清且閒,寒雪共朝夕。

除却自行踪,并无麋鹿迹。

(0)

喜云堂禅人入山相访

未到岁除刚数日,何人骑马入山来。

欲从南越通消息,曾向东齐拨草莱。

屋里无过云片片,岩前依旧雪皑皑。

好归直为而兄道,不是宝山空自回。

(0)

元旦哭喇嘛二首·其二

十年吾道塞风秋,葱岭传来恨又稠。

叶是归根看已落,杯当沉海更无浮。

大荒一夜霜俱白,毡帐千群泪并流。

赤县神州心碎尽,更堪洒血极西楼。

(0)

灯前雪底亦空言,寒泪无端湿五原。

大道翻嫌诸圣浅,奇情难与老僧论。

平生最苦肝肠热,今日方知裘马尊。

不是唁君惟自唁,悠悠终恐骨孤存。

(0)

遥哭玄子

龙髯一坠恨身存,万里崎岖哭主恩。

邓禹未能追邺下,秀夫终合殉崖门。

词林尚吐文章气,沙碛频招忠义魂。

从此千秋沧海上,风涛怒捲血犹浑。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