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法晨方度,其如夜未明。
危机真虎口,急计假鸡鸣。
唱罢城乌起,闻来野雉惊。
秦人百二险,齐客两三声。
珠履颜何厚,狐裘计已行。
昭王见事缓,食顷遣追兵。
关法晨方度,其如夜未明。
危机真虎口,急计假鸡鸣。
唱罢城乌起,闻来野雉惊。
秦人百二险,齐客两三声。
珠履颜何厚,狐裘计已行。
昭王见事缓,食顷遣追兵。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紧急关头和人们的焦虑心情。"关法晨方度,其如夜未明"表达了一种时间紧迫、事不宜迟的情形,仿佛黎明前的黑暗与不安。"危机真虎口,急计假鸡鸣"则显示了战乱中的危险和人们急中生智的状况,用假鸡叫声来提醒或欺骗敌人。
接着的"唱罢城乌起,闻来野雉惊"描绘了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景,城里的乌鸦飞起,野外的鸟类也被惊扰,预示着一场大战即将到来。"秦人百二险,齐客两三声"可能是指战乱中的危机重重,以及不同方势力之间的对峙。
诗中"珠履颜何厚,狐裘计已行"则描绘了一种贵族或官员匆忙离去的情形,他们的装扮豪华,但却不得不仓促逃离。"昭王见事缓,食顷遣追兵"则表达了统治者在紧急关头可能做出的决策,即便是晚了一步,也要发兵追击。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危机和逃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动荡时局的深刻感受。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士人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所体现出的忧国忧民之心。
奇才知遇感先皇,晚岁邅回徙瘴乡。
万里岭南余涕泪,千秋海外有文章。
采风手校《居儋录》,醉月心悬载酒堂。
一事类公差不恨,七年供奉殿西廊。
要使天骄识凤麟,读公诗句气无伦。
岂期变法纷朝政,差免书名到党人。
修怨古闻章相国,推恩今见宋宣仁。
过书举烛明何在,削牍真惭旧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