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云四月天,阴晴最难作。
蚕桑及豆麦,其性有好恶。
濒海无桑麻,豆麦乃本务。
收之须及时,莫为阴晴误。
晨出硕中田,抱归日已暮。
广场恣堆积,不妨越宿露。
掼床与连耞,筛把诸农具。
家人分执事,留精粗使去。
所防风扬沙,更畏雨成澍。
金气未坚甲,生芽一似怒。
水壮陵土母,为食致泄吐。
勤惰争一刻,此苦欲何诉。
谚云四月天,阴晴最难作。
蚕桑及豆麦,其性有好恶。
濒海无桑麻,豆麦乃本务。
收之须及时,莫为阴晴误。
晨出硕中田,抱归日已暮。
广场恣堆积,不妨越宿露。
掼床与连耞,筛把诸农具。
家人分执事,留精粗使去。
所防风扬沙,更畏雨成澍。
金气未坚甲,生芽一似怒。
水壮陵土母,为食致泄吐。
勤惰争一刻,此苦欲何诉。
这首清代诗人曹鉴仁的《田家杂诗(其一)》描绘了农民在四月农忙时节的生活情景。诗中通过谚语开篇,强调四月天气变化无常,对蚕桑和豆麦生长的影响尤为显著。海边地区以豆麦为主,农民需密切关注时令,把握收割时机,以免阴晴不定耽误农事。
诗人细致地刻画了农夫们早出晚归的辛劳,即使带回的谷物堆积如山,也不怕露天过夜。他们整理农具,分工合作,家人各司其职,既要防备风沙,又要提防突如其来的雨水。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期,稍有不慎,如遇风雨,可能影响作物生长,甚至导致减产。
诗中“金气未坚甲”暗指春寒料峭,作物嫩芽顽强生长,“水壮陵土母”则形容雨水充足,可能淹没田地。农民们勤劳与懈怠的争夺,都在这一时刻体现,他们的辛劳无处诉说,寓含了深深的农耕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农民在自然条件和生活压力下的辛勤劳动,以及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天候变化的敬畏。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