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无思轩》
《无思轩》全文
宋 / 郭祥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妙妙无心岂有思,一轩幽瞰碧涟漪。

篆香销尽月华午,知是高僧定起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通过“无思轩”这一独特空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妙妙无心岂有思”,以“妙妙”形容无思轩的奇妙与超然,暗示这里并非凡俗之所,而是心灵得以净化、远离尘嚣的所在。接着,“无心”二字点明了此地的静谧与空灵,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自由,没有世俗杂念的侵扰。“岂有思”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自然消散,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次句“一轩幽瞰碧涟漪”,将视线转向窗外,描绘了一片碧绿的水面,波光粼粼,充满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幽瞰”不仅指视线的深入,更蕴含了一种内心的探索与发现,仿佛在静静观察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中,也触及到了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碧绿的涟漪,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和谐,与前句的“无思”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完美融合。

后两句“篆香销尽月华午,知是高僧定起时”,将时间与情境进一步深化。篆香的燃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冥想的过程,当篆香燃尽,月华正午,这不仅是自然时间的转换,也是心灵状态的转变。此时,诗人似乎感知到一位高僧从冥想中醒来,这既是对外界的一种感知,也是对内心深处自我觉醒的隐喻。通过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统一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无思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与实践。通过巧妙的意象组合与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意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作者介绍
郭祥正

郭祥正
朝代:宋   字:功父   籍贯:自号谢公山   生辰:1035~1113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猜你喜欢

入山杂咏二十首·其十三

何处非吾得志时,山麋野雀共嬉嬉。

独行率意还同阮,但到穷途泪不垂。

(0)

入山杂咏二十首·其十

一宿僧堂即便行,主人留客客无情。

磬声只到山门止,一路猿啼共鸟鸣。

(0)

怀寒还

数载交游一瞬休,计程应说到皇州。

乡关重雾难回首,何处霜风不是愁。

(0)

秋月四首·其四

高楼钟歇雁声沉,一叶随风到客心。

却忆素馨田畔住,美人何处独披襟。

(0)

接尔珍书

索笑堂中客,十年塞外居。

主人犹不忘,遥寄八行书。

(0)

月二首·其二

月来静后多,况已刈禾黍。

一望西尽头,茫茫不知处。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