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鹿何曾得鹿期,重来岂献牡丹枝;
隍中蕉叶原非梦,为待仙人夹毂随。
失鹿何曾得鹿期,重来岂献牡丹枝;
隍中蕉叶原非梦,为待仙人夹毂随。
这首诗是明朝抗清英雄张煌言所作的《鹿走勿逐自复,戏成》。诗人以鹿失而复得的寓言,表达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失意与期待。"失鹿何曾得鹿期"暗示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重来岂献牡丹枝"则寓意着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忘初衷,不愿像献媚者那样改变立场。"隍中蕉叶原非梦"借景生情,以隍中的芭蕉叶子比喻自己的理想或抱负,尽管现实艰难,但并非梦幻泡影。最后两句"为待仙人夹毂随"则表达了诗人期待有志同道合的人能一同前行,共同实现理想,"仙人"可能象征着正义的力量或知己。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体现了张煌言坚韧不屈的个性和对理想的坚守。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