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遣征魂定,东风夜放舟。
梦犹随蝶化,身已逐萍浮。
屺岵嗟行役,云山入卧游。
但能营菽水,何必问皇州。
不遣征魂定,东风夜放舟。
梦犹随蝶化,身已逐萍浮。
屺岵嗟行役,云山入卧游。
但能营菽水,何必问皇州。
这首诗《夜行》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夜行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家国的深切思念。
首联“不遣征魂定,东风夜放舟”,开篇即以“征魂”点明诗人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身份,而“东风夜放舟”则描绘出诗人夜晚乘船出行的情景,暗含着一种自由与孤独并存的意境。
颔联“梦犹随蝶化,身已逐萍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似乎在梦中与蝴蝶一同化去,象征着心灵的解脱与自由;而“身已逐萍浮”则形象地表达了身体在漂泊中的无依无靠,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颈联“屺岵嗟行役,云山入卧游”,通过“屺岵”(指父母的坟墓)的哀叹,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即使是在梦中,也仿佛回到了那片云雾缭绕的山水之间,进行了一次心灵上的旅行。
尾联“但能营菽水,何必问皇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简单生活满足的追求,认为只要能够为家人提供温饱,就不必追求那些遥远的皇都之繁华。这既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的一种寻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夜行这一特定情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梦境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以及对亲情、家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