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叶开大如席,石榴花发红满枝。
子规何似苦啼血,正是行客东还时。
芭蕉叶开大如席,石榴花发红满枝。
子规何似苦啼血,正是行客东还时。
这首诗描绘了仲春时节,八里国道旁的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的场景。首句“芭蕉叶开大如席”,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芭蕉叶的茂盛与宽大,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石榴花发红满枝”则通过鲜艳的色彩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热烈与生机。这两句通过植物的生长状态,生动地展现了春季的特征。
“子规何似苦啼血”,子规即杜鹃鸟,以其悲鸣著称。诗人将子规的啼声与“苦啼血”联系起来,不仅描绘了声音的凄厉,更赋予了情感的深度,暗示了一种哀伤或离别的氛围。这句诗通过动物的行为,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最后一句“正是行客东还时”,点明了诗的主题——行旅之人。在这样的季节,行客们或许正踏上归途,或是东行他方。这句话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物情感的投射,蕴含着对旅途、别离和归家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仲春时节特有的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名宦何堪数。让先生、风裙月扇,歌儿舞女。
达者为官游戏耳,续了袁家新谱。
谁唱得、屯田乐府。
非我佳人应莫解,向花间、自点檀匡鼓。
奏绝调、可千古。秋霄想见文心苦。
列名姬共持椽烛,筝琶两部。
忍冻挥豪辞半臂,明月西楼才午。
尽一串、珠喉吞吐。
越霰吴霜篷背饱,奈年来、王事都靡监。
藉竿木、尚能舞。
歌舞醉西子,风雪吊南朝。
灵均多少清泪,迸落大江潮。
万里幅员家国,千载兴亡事业,空换可怜宵。
一曲春灯谜,容易逐冰销。英雄恨,儿女恨,怎开销。
沙场金谷,战马歌扇两萧条。
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烟景不堪描。
唯有匣中宝,剑气夜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