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复琅琊,女郎大道王。
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琅琊复琅琊,女郎大道王。
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这首诗描绘了琅琊山下的一幅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琅琊复琅琊,女郎大道王。" 开篇以琅琊山为背景,点明地点,随后提到“女郎大道”,暗示这里可能是一条通往山中或附近村庄的道路,充满了女性的柔美与活力。"王"字在这里可能象征着道路的主人或守护者,赋予这条道路一种神圣或尊贵的气息。
"孟阳三四月,移铺逐阴凉。" 描述了季节变换中的景象,孟春至初夏的三四月份,正是万物生长、气候宜人的时节。人们在这样的季节里,会寻找阴凉之处休息或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移铺逐阴凉"形象地描绘了人们随着太阳移动而选择阴凉处歇息的情景,既展现了生活的智慧,也流露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依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画面,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与自然共舞的生活情趣。
先生数亩园,种药一何盛。
子知医国手,元自谙药性。
愚溪植仙毗,服食每自信。
伏波收薏苡,初不避谗柄。
牛溲马渤辈,并蓄用必慎。
我知若人心,欲了世閒病。
君非山中相,疑即句漏令。
问讯紫金丹,刀圭宜有赠。
令节传龙蜡,君恩赐近臣。
乍燃烟尚短,初出焰犹新。
照耀王侯第,欢呼里巷民。
谁知蓬荜下,还有聚萤人。
我游保国三十年,昔者童稚今华颠。
僧非昔人屋亦改,仰视乔木皆参天。
惟馀画壁屹相向,尘封蛛网犹依然。
空王龙钟曳杖立,弥勒游戏挑囊眠。
不知寺已几兴废,独此经久无变迁。
我来摩挲三太息,欲去不忍空留连。
丁宁老僧为守护,慎勿破壁随云烟。
作诗仍以示来者,此诗此画当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