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倦尘鞅,风流寄竹林。
年深知道力,斗转会天心。
气至花知律,情娱鸟自吟。
胡为慧男子,生死肯重任。
中岁倦尘鞅,风流寄竹林。
年深知道力,斗转会天心。
气至花知律,情娱鸟自吟。
胡为慧男子,生死肯重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年文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与追求。诗人以“中岁倦尘鞅”开篇,表达了在经历了世事沧桑之后,对尘世纷扰感到疲惫,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风流寄竹林”,则展现了他将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特别是竹林,象征着高洁与宁静。
接着,“年深知道力,斗转会天心”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对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把握命运的方向。这里的“斗会”可能是指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掌握和顺应。
“气至花知律,情娱鸟自吟”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自然的画面。花朵在恰当的时节开放,似乎懂得了自然的规律;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表达着内心的愉悦。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胡为慧男子,生死肯重任”表达了诗人对智者的思考。他认为,聪明的人应当明白生命的意义,并勇于承担起责任。这里既有对智慧与勇气的赞美,也有对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自我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汉有双璜,以为双斝。其刿若缕,晰泽而古。
侍女于行,酌彼清酤。吸醇畅和,如觏伯雅。
汝奉莲经,佛所秘语。吴兴笔之,则群玉府。
我幡我诵,如奉慈父。紬女缃缥,又似觏女。
比及三载,各复其所。由证入悟,筌蹄是舍。
而况兹器,视等苴土。吾言亦赘,一笑首俯。
少年结客江之东,孟公座上皆英雄。
曾假柳车藏季布,屡过浆市访毛公。
是时海内方全盛,嗔目谭兵众为政。
徂击羞称博浪奇,弯弓竞夸没石劲。
我公来兮尽敛容,敦诗悦礼推叉龙。
生平自负万人杰,七尺肯为一剑封。
拔山扛鼎古有之,肝胆如公世所稀。
大才瓠落何足怪,七策余二师鸱夷。
如今六十气如云,绝口不谭麟阁勋。
间与几童说忠孝,春秋独祀平原君。
如公不用真可惜,中原里社生奸慝。
功成辞爵丈夫事,恐公欲隐隐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