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穴蚁一首》
《穴蚁一首》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穴蚁能防患,常于未雨移。

聚如营洛日,散似去邠时。

断续缘高壁,周遭避浅池。

谁为谋国者,见事反伤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éshǒu
sòng / liúzhuāng

xuénéngfánghuànchángwèi

yíngluòsànbīnshí

duànyuángāozhōuzāoqiǎnchí

shuíwèimóuguózhějiànshìfǎnshāngchí

翻译
蚂蚁能预见灾难,常常在雨前迁移
它们聚集如同军队在洛阳集结,分散犹如离开邠地的人群
它们沿着高墙跳跃,避开浅水的区域
谁能像蚂蚁那样为国家出谋划策,预见事情却总是迟一步
注释
穴蚁:蚂蚁。
防患:预防灾难。
未雨:雨前。
移:迁移。
聚如:聚集如同。
营洛日:军队在洛阳集结的样子。
去邠时:离开邠地的时候。
断续:跳跃式的。
缘:沿着。
高壁:高墙。
避:避开。
浅池:浅水池塘。
谋国者:为国家出谋划策的人。
见事:预见事情。
迟:迟缓。
鉴赏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宋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深刻见解。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诗人提出了防患未然、预则立的治国理念。

“穴蚁能防患,常于未雨移。”这两句以蚂蚁为喻,指出在灾难来临之前就应该有所准备和防范。蚂蚁能够预见到将要下雨,便开始搬家以避险,这种远见卓识值得人们借鉴。

“聚如营洛日,散似去邠时。”这里的“聚”指的是蚂蚁集结成群,“营洛日”形容它们聚集之密,如同军队围城一样;而“散”则是指蚂蚁在遇到危险后迅速分散逃离,像古代军队撤退时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描述,强调了团结与分散各有其时,治国亦需根据形势灵活应对。

“断续缘高壁,周遭避浅池。”这两句写蚂蚁筑巢之工巧,它们会选择在高墙边缘或是远离浅水的地方建立家园,以确保安全。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提醒统治者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周密的考虑。

最后,“谁为谋国者,见事反伤迟。”这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即在国家大事上,有些决策者虽然看到了问题,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事情变得更加棘手。这是对当权者的批评和警示,希望他们能够像蚂蚁一样,具有预见性和敏捷的行动力。

整首诗通过蚂蚁的行为隐喻国家治理之道,展示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深切关注。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挂金索 以上五首见混然子崔公入药镜注解

五更月落,渐觉东方晓。
谷里真大人,已见分明了。
玉户鸾骖,金顶龙蟠绕。
打破虚空,万道金光皎。

(0)

挽周先生明府四首

长安闻讣客魂惊,一夜关山挽不成。
夙昔但挥离别泪,如何能尽死生情。
风前残烛吹南浦,雪里孤身恸北平。
国士厚恩酬未得,夷门肝胆向谁倾。
¤

(0)

壬午除夕四首

半月之前已立春,春光犹自隔河津。
漫言今夜须牢守,放着年光已七旬。

(0)

夔府竹府词四首

早看东南暮看西,蜀天只怕上头低。
东边日出纯无用,云暗上头三尺泥。

(0)

荔枝叹三首

矫羞十五闭房栊,风雨无端妒守宫。
玉镜台前倚惆怅,郎家不送荔枝红。

(0)

岁暮送郑知事之蜀二首

暂尔归仍去,征衣未拭尘。
蚕丛行候火,猿峡过沾巾。
禄薄奴从懒,官闲吏苦贫。
西风吹短鬓,又逐岁华新。
¤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