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老人平旦出,自问欲何之。
不是寻医药,非干送别离。
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
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
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
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
老人平旦出,自问欲何之。
不是寻医药,非干送别离。
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
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
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秋雨连绵、泥泞道路的早晨出门的场景。开篇便以“雨暗三秋日,泥深一尺时”塑造了一个阴湿而又潮湿的环境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萧瑟和沉重的情调。诗中的老人在这样的天气里早早地出门,但并非为了寻求医药治疗自己的身体,也不是要送别离的人。
“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两句透露出这位老人是去赴一场约会或聚会的。诗中提到的“素书”可能是一种邀请函件,而“绛帐”则暗示了一个温暖且私密的空间,展现了一种期待和喜悦的情感。
接着,“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两句则描写老人因为急于赴会而再次借用那匹名为“桃花马”的坐骑,并急切地去迎接那位被称作“杨柳姬”的女子。这里的“续借”显示了老人的迫切心情,而“催迎”则传达了一种期待和紧迫感。
最后,“只愁张录事,罚我怪来迟”两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虑。他担心自己因为迟到而受到某位权贵“张录”的责难。这里的“怪来迟”表达了对时间的珍惜以及对他人的期望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老人的行动和心理活动,展现了一种对于社交活动的期待与忧虑,同时也反映出唐代士大夫们对于赴会应酬的重视,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间和礼节的严格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