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吴兴秋思二首·其二》
《吴兴秋思二首·其二》全文
唐 / 陈陶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日夕鲲鱼梦南国,苕阳水高迷渡头。

故山秋风忆归去,白云又被王孙留。

(0)
翻译
日夕时分做着南国鲲鱼的梦,苕阳江水高涨让人迷失渡口。
在故乡秋天的风中怀念归乡,白云也被游子心中的思恋所挽留。
注释
日夕:傍晚。
鲲鱼: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象征着远大的理想或抱负。
南国:南方的国家或地区,这里可能指诗人故乡。
苕阳:地名,可能指现在的浙江湖州一带。
水高:形容水位上涨。
渡头:渡口。
故山:故乡的山。
秋风:秋季的风,常引发思乡之情。
忆归去:怀念回家。
白云:常用以象征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这里泛指游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遥远南国的怀念之情。"日夕鲲鱼梦南国",表达了夜以继日地思念那片遥远的土地,鲲鱼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心随海浪起伏,渴望回到那个地方。"苕阳水高迷渡头"则写出了对那片土地的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的记忆,苕阳之水似乎在诗人心中成为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使得诗人无法亲临,只能在心中寻觅。

"故山秋风忆归去",诗人的情感转向对故土的怀念。秋风吹拂过那熟悉而又遥远的山峦,让诗人更加思念那片能够让他安身立命的土地。而"白云又被王孙留"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那绵密的白云仿佛成为了一个不可触摸的界限,连同那自由自在的王孙(贵族子弟)也不能随意穿越,让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

作者介绍
陈陶

陈陶
朝代:唐   号:三教布衣   籍贯: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   生辰:约公元812—约885年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
猜你喜欢

送程公辟郎中知洪州二首

滕阁栏高红螮蝀,章江水阔碧琉璃。
几年气象归谈笑,一道藩垣系指麾。
那待韩公来属部,无劳王勃写雄辞。
使君自有文章手,能与山川作好碑。

(0)

挺山道中早行有感二首

晨兴事行役,寸禄此时轻。
扑面风霜紧,隔林鸡犬鸣。
遥天分淡色,残月露微明。
便欲投簪去,无田可力耕。

(0)

依韵奉和留守尚书会六同年感旧诗二首

好传此会诧时人,歌揭青云动暗尘。
霄汉得仙同白日,风骚寡如敌阳春。
笑谈未减题名地,富贵相高报主身。
谁向衣冠增盛事,龙头结客事尤新。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玉勒牙旌驻水湄,万人齐看柁开时。
此朝河伯想增气,去岁国公还赋诗。
岸蝶偶然穿翠箔,沙禽曾不避红旗。
旬馀即报行春足,可厌归轩暮雨随。

(0)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重九会安正堂二首

萸杯引满宴公堂,病客偏容泛浅觞。
为爱菊花惊晚节,不羞蓬鬓插秋香。
众宾谈笑谁倾座,上相风骚独擅场。
来岁凤池吟此日,夔龙高会耀辞铓。

(0)

纯甫以予去岁九日赴东阳今年复趋府作菊花问

篱菊答,自古人生有离合。
不得渊明泛玉觞,还有子真携酒榼。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