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曾对金樽伴芳草。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炎正在《洞仙歌(其二)》中的一部分,表现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和追求神仙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真谛的思考。
“带湖佳处,仿佛真蓬岛。”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如同仙境般的景致,将带湖之美比作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空间的向往。
“曾对金樽伴芳草。”这句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金樽”可能指代饮酒的乐趣,而“芳草”则是大自然的馈赠,通过这样的意象,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享受简单生活的喜悦。
“见桃花流水,别是春风。”在这里,诗人以桃花和流水作为描写春天美景的手段,而非直接指向春风,这种间接表达增添了一份柔情与含蓄。
“笙歌里,谁信东君会老。”“笙”是一种古代乐器,诗人在这里借用音乐来表达对神仙不老的向往,通过问句形式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青春的心境。
“功名都莫问,总是神仙,买断风光镇长好。”这几句则明确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漠,以及对成为神仙、拥有永恒美好的向往。这里的“买断”意味着愿意付出一切来换取这种状态。
“但如今,经国手,袖里偷闲,天不管、怎得关河事了。”诗人在这几句中表达了对现实政治环境的无奈和逃避,通过“袖里偷闲”表现出一种隐退世俗、保持内心独立的态度。
“待貌取、精神上凌烟,却旋买扁舟,归来闻早。”最后两句则描写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心境。诗人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凌驾于一切之上,就像云烟一般飘逸,然后是购买一艘平底小船,以此作为归隐的象征,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超脱世俗的心境,以及追求神仙自由的生活理想,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