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正月十七日》
《正月十七日》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此日干戈传海岸,一年忧乐问田间。

园林雨过春犹浅,里社灯残人尚閒。

鸟语忽闻山客去,钟声初歇暮潮还。

江城远近胡笳起,嫩绿重云早闭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正月十七日沿海地区的景象与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争与和平、自然与人文、忙碌与宁静之间的交织。

首联“此日干戈传海岸,一年忧乐问田间”,开篇即以“干戈”点出战事背景,暗示了和平的稀缺与战争的频繁,而“忧乐问田间”则转向民生,表现了百姓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对日常生活的乐观。

颔联“园林雨过春犹浅,里社灯残人尚閒”,通过雨后园林的景象和夜晚里社的灯火,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略显寂寥的氛围。春天的气息虽已萌动,但并未完全绽放,而人们在夜晚的闲适中似乎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颈联“鸟语忽闻山客去,钟声初歇暮潮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层次。山客的离去与钟声的消逝,象征着离别与静谧,而潮水的回归则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情感色彩。

尾联“江城远近胡笳起,嫩绿重云早闭关”,以“胡笳”之声起,预示着远方的动荡与不安,与前文的平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嫩绿重云早闭关”则以自然界的景象收尾,暗示了尽管外界充满变数,但自然界的秩序依旧存在,给人以安慰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特定时间、地点的描绘,展现了战争与和平、自然与社会、过去与未来的复杂关系,以及在动荡中寻找安宁与希望的人类情感。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咏史张良

才略自神授,报韩意何雄。

圮下著姱节,沙中靡完功。

汉业展群策,三杰勋孰隆。

辟谷厌薄禄,识卓藏良弓。

臣节矢靡他,主泽保令终。

出处谅有为,黄鹄翔曾风。

(0)

元旦词·其五

长夜深闺闹不平,百般喧炒试年庚。

女童听得鸡声叫,忙杀春妆恼未成。

(0)

和青堂

轻岚点点著衣衫,花气撩人似半酣。

帘外山光帘内映,绝如浓黛写江南。

(0)

园居即影·其六

对水柴门总不关,清溪一雨泻潺湲。

千林处处如新沭,洗出林端几片山。

(0)

秋日闭关·其二

借书人取亟,贳酒仆来迟。

世事都如此,那教放两眉。

(0)

潘孟与见和草堂六首因赋十九韵以勖之

从来唱和手,离合两俱难。

刻画看形表,吹镂任笔端。

呼空传响籁,逆势取波澜。

孤管和音奏,繁弦妙指弹。

水穷云绪起,山仄马蹄安。

似以灯传影,还同弹迸丸。

调谐丝比竹,采晕碧和丹。

听只闻邪许,臭微辨茝兰。

谛观神秀俗,休问体肥单。

唾出人争拾,衔馀鸟弃残。

灵须呵瓦石,险必呕肠肝。

海底淘星月,空中舞索竿。

穷搜诸宝现,高蹑万人寒。

以此归词匠,方堪步雅坛。

山川元不朽,金石也难刊。

世自趋狂药,谁为破梦团。

古来高格少,人尽矮场观。

之子才而敏,伊余乐且般。

鸳鸯原活谱,针法在人看。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