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何崇,上有千岁松。
清孤月露底,秀拔天地中。
蒲柳抱常质,桃李开芳容。
争如十八公,笑傲冰霜风。
居然喜避世,不肯污秦封。
蟠如北海螭,伏如南阳龙。
纷纷过者多,匠石终不逢。
明堂几时构,唤起苍髯翁。
乐山一何崇,上有千岁松。
清孤月露底,秀拔天地中。
蒲柳抱常质,桃李开芳容。
争如十八公,笑傲冰霜风。
居然喜避世,不肯污秦封。
蟠如北海螭,伏如南阳龙。
纷纷过者多,匠石终不逢。
明堂几时构,唤起苍髯翁。
这首诗描绘了乐山之松的崇高与独特之美。诗人以“乐山一何崇”开篇,直接赞美了乐山之松的高大与威严。接着,“上有千岁松。清孤月露底,秀拔天地中。”进一步描述了松树的古老、清雅与挺拔,仿佛在月光下独立于天地之间,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蒲柳抱常质,桃李开芳容。”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松树不同于其他植物的独特之处——它不随波逐流,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争如十八公,笑傲冰霜风。”这里提到的“十八公”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松树坚韧不拔、傲视严寒的赞美。
“居然喜避世,不肯污秦封。”这两句则表现了松树远离尘嚣、不为世俗所染的高洁品质。“蟠如北海螭,伏如南阳龙。”诗人运用比喻,将松树比作北海的蛟龙和南阳的神龙,形象地描绘了其盘旋蜿蜒、威武不凡的姿态。
最后,“纷纷过者多,匠石终不逢。”表达了尽管有许多人经过,但真正懂得欣赏和理解松树价值的人却很少。“明堂几时构,唤起苍髯翁。”诗人在此寄寓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人像松树一样,成为国家栋梁,为社会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乐山松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和精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高尚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初惊无拘挛,何得立突兀。
乃知画师妙,功刮造化窟。
写作神骏姿,充君眼中物。
鸟鹊满樛枝,轩然恐其出。
侧脑看青霄,宁为众禽没。
长翮如刀剑,人寰可超越。
乾坤空峥嵘,粉墨且萧瑟。
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
吾今意何伤,顾步独纡郁。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贰职久辞满,藏名三十年。
丹墀策频献,白首官不迁。
明主日徵士,吏曹何忽贤。
空怀济世业,欲棹沧浪船。
举酒洛门外,送君春海边。
彼乡有令弟,小邑试烹鲜。
转浦云壑媚,涉江花岛连。
绿芳暗楚水,白鸟飞吴烟。
赠赆亦奚贵,流乱期早旋。
金闺会通籍,生事岂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