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岂山公著,疏狂曼倩同。
塞云怜失马,鸟羽悟伤弓。
万事春烟外,孤亭细雨中。
病看山远近,倚槛慰飘蓬。
名岂山公著,疏狂曼倩同。
塞云怜失马,鸟羽悟伤弓。
万事春烟外,孤亭细雨中。
病看山远近,倚槛慰飘蓬。
这首明代申佳允的《即事(其三)》描绘了一位隐逸者的心境。首句“名岂山公著”暗示了诗人不求显赫名声,如同山简那样淡泊;“疏狂曼倩同”则借魏晋名士阮籍的狂放不羁,表达自己的率真性格。接下来,“塞云怜失马,鸟羽悟伤弓”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失意如同失去马匹,而自身才华如同受伤的鸟羽,虽有才却不得展翅。
“万事春烟外”写出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眼光,将世间纷扰置于遥远的春烟之外;“孤亭细雨中”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诗人独自在雨中的亭子中沉思。最后两句,“病看山远近,倚槛慰飘蓬”,以病弱之躯远眺山水,倚着栏杆,仿佛在安慰自己那漂泊不定的生活,流露出淡淡的忧郁与自我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怀才不遇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长芦老人半圣号,眉毛不惜为谈空。
静委耽禅如缚律,悬知选佛胜封公。
影沉寒水雁无意,春入幽园花自红。
欲向池阳参百问,却惭勾贼乱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