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树树水田田,坐爱牛羊散远天。
风送潮声来别浦,云收雨脚过平川。
几村茅屋青山外,无数渔舟白鸟边。
不信桃源是何处,每将文字万人传。
绿阴树树水田田,坐爱牛羊散远天。
风送潮声来别浦,云收雨脚过平川。
几村茅屋青山外,无数渔舟白鸟边。
不信桃源是何处,每将文字万人传。
这首明代诗人陆深的《夏日山居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夏日田园牧歌的画面。首句“绿阴树树水田田”,以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一片翠绿的林荫下,连绵的稻田映入眼帘,展现出乡村的宁静与生机。接着,“坐爱牛羊散远天”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放牧归来的田园生活的喜爱,透露出闲适与悠然。
颔联“风送潮声来别浦,云收雨脚过平川”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夏日的气息。风儿带来远处江河的潮声,暗示着水乡的灵动;乌云散去,雨后的大地显得格外开阔,象征着心境的开朗。
颈联“几村茅屋青山外,无数渔舟白鸟边”描绘了山村的轮廓和渔民的生活,简朴的茅屋隐于青山之间,渔舟点缀在湖边,白鸟飞翔,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尾联“不信桃源是何处,每将文字万人传”以桃花源的典故收束,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化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这些美景和故事通过文字流传,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山居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檐泪汛澜。添新绿、帘前露立烟鬟。
滕薛争先,不知多少琅玕。
洗梦溪声千尺落,偎人襟暖半床宽。水云寒。
红鱼白磬,断续更阑。归山。
吟壶纵小,计催诗剪烛,难得偷閒。
对影成双,灯前未感孤单。
明朝随分俯仰好,弃置鞭梢兼扇纨。
青蓑笠,趁涧痕添涨,准备投竿。
缘觉耳根知。溪声摇梦思。奈痴云、总是迷离。
未到上灯先闭户,斋静课,槿葵稀。破屋杜陵诗。
秋风防我欺。燕巢泥、扶上梁迟。
疑是茅龙衾恋旧,犹未肯,换春衣。
喜青山、尚许客重来,禽猿话前尘。
悔天涯书剑,约抛钗誓,泪凝襟痕。
初试咸酸况味,鲁酒冻胶唇。
收拾残灯事,商略黄昏。
蛮海漂流孤燕,逐估樯南北,遑觅芳邻。
有相怜华发,烟岫蹙螺颦。
算东风、园林妆点,问落花、流水几何春。
还栖影,爇心香处,先断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