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客干戈滞异乡,寻僧又入藕花庄。
水田零落荷衣尽,云木周遭雉堞长。
十万弥陀禽唪梵,三千金粟桂飞香。
给孤居士今安在,坏阁欹钟坠讲堂。
羁客干戈滞异乡,寻僧又入藕花庄。
水田零落荷衣尽,云木周遭雉堞长。
十万弥陀禽唪梵,三千金粟桂飞香。
给孤居士今安在,坏阁欹钟坠讲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羁旅之人,在战乱中滞留异乡,寻求心灵慰藉的故事。诗中的“藕花庄”仿佛是避世的净土,与外界的纷扰隔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迁与宁静,以及宗教氛围的庄严与祥和。
首联“羁客干戈滞异乡,寻僧又入藕花庄”,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处境,战乱使得诗人不得不远离家乡,流离失所。然而,内心的渴望并未消减,他寻找一处静谧之地,寻求心灵的寄托。这里的“藕花庄”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归宿。
颔联“水田零落荷衣尽,云木周遭雉堞长”,描绘了藕花庄的自然景观。水田的景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荷叶凋零,但云雾缭绕的树木却依然挺拔,雉堞(古代城墙的矮墙)在四周延伸,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沧桑的氛围。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十万弥陀禽唪梵,三千金粟桂飞香”,进一步渲染了宗教氛围。成千上万的鸟儿在诵读佛经,金桂飘香,香气四溢。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十万弥陀”与“三千金粟”分别指众多的鸟儿与金桂的数量,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同时,也暗示了宗教活动的庄严与神圣。
尾联“给孤居士今安在,坏阁欹钟坠讲堂”,将思绪引向历史与哲思。给孤居士是佛教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此处借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智慧的追寻。坏损的阁楼、倾斜的钟声与坠落的讲堂,既是自然环境的描述,也是对时间流逝、事物变迁的感慨。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触及了对宇宙真理的探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超越,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