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凄风苦雨。
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
便剪纸、招魂来否。
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
参不破,幽明路。眼前事事添愁绪。
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
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
更不道、梦魂无据。
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
惟此恨,足千古。
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凄风苦雨。
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
便剪纸、招魂来否。
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
参不破,幽明路。眼前事事添愁绪。
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
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
更不道、梦魂无据。
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
惟此恨,足千古。
这首《金缕曲·重九忆亡妹掌珠》是清代诗人曹景芝在重阳节怀念亡妹的作品。词中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亡妹的深切思念与哀悼之情。
“最是关心处,算年年、重阳时节”,开篇即点出主题,将重阳节作为触发思念之情的节点,表达了每年此时对亡妹的特别怀念。“凄风苦雨”四字渲染了节日气氛中的哀愁氛围,为整首词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一自三秋分雁字,忍把茱萸重数”,通过雁字和茱萸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季节变换与离别之痛的关联,暗示了妹妹的离世给诗人带来的孤独与痛苦。诗人不忍再数茱萸,实则是在表达对妹妹的深深思念与无法释怀的情感。
“寂寞夜台尘土隔,问黄泉、可有悲凉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亡者所在的地下世界比作“夜台”,表达了对亡者所在之地的想象与疑问,同时也流露出对亡者是否能理解自己悲凉心情的关切。
“参不破,幽明路”,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生死界限的困惑与不解,以及对亡者世界的未知与迷茫。
“眼前事事添愁绪”,直接点明了生活的琐碎与日常,都成为了加重思念与哀愁的因素,使得诗人的情绪更加沉重。
“况天边、几行征雁,雁声凄楚”,再次借雁字表达哀思,雁群南飞的景象不仅勾起了对逝去亲人的回忆,也增添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雁声的凄楚更增了几分哀愁。
“触景伤情双泪落,不道此生难聚”,面对自然界的种种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泪水不禁落下,表达了对与亡妹难以相聚的遗憾与无奈。
“更不道、梦魂无据”,表达了对亡者灵魂是否真实存在的疑惑,以及对与亡者相会的渴望与不确定性。
“转眼红颜成白骨,冷清清、一片埋愁土”,最后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述了妹妹从青春红颜到最终化为白骨的转变,以及她安葬之处的冷清与愁绪的堆积,深刻地表达了对亡者的哀悼与怀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亡妹的深切思念与哀悼,以及对生命、死亡、相聚与分离的深刻思考。
名花坐对嫣然,玉杯满泛休停手。
相府风光,帝城春色,可人依旧。
真是天香,堪称国色,群芳魁首。
喜夜深、银烛高烧,问红妆艳质,曾如否。
檐外渐移星斗。况今夕、月明如昼。
雀锦屏开,麟袍座列,朱衣庭走。
占断人间,梨园法曲,黄封御酒。
愿年年、共赏霖雨堂中,放歌为寿。
布衾如铁,倩床婆营干。清梦自回人自暖。
笑枕函、香溢夜夜行云,也算在、那个温柔乡畔。
热中寒不到,转转旋旋,却比熏笼倚尤便。
酝藉自风流,何异鹣鹣,凭两两、相偎成伴。
恐到了、千金好春宵,就弃等闲花,爱情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