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五百斛酒,读三十车书,于愿足矣;
制十丈大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车书,于愿足矣;
制十丈大裘,营万间广厦,何日能之。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何栻之手,名为《自题壶园联》。诗中以对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酿五百斛酒,读三十车书”,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双重享受的渴望。五百斛酒象征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三十车书则代表了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积累。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理想生活图景:既有醇厚的美酒满足口腹之欲,又有浩瀚的书籍滋养心灵。
紧接着,“于愿足矣”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生活的满足感。在经历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后,他感到心愿已满,生活达到了一种平衡与和谐的状态。
然而,诗人的追求并未止步于此。“制十丈大裘,营万间广厦”,诗人进一步设想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理想世界。十丈大裘意味着为他人提供温暖与庇护,而万间广厦则是为更多人创造安居之所。这两句体现了诗人超越个人利益,关注社会福祉的高尚情怀。
最后,“何日能之”一问,既是对未来实现这些理想的期待,也蕴含着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的感慨。诗人意识到,尽管心中有着美好的愿景,但实现这一切并非易事,需要时间、努力乃至牺牲。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从个人的物质与精神追求,到对社会的责任与关怀,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无泪堪挥,有愁难寄,几番梦冷江枫。
焦阴渐老,犹将书卷重封。银河近,故园通。
早归心、惊落秋空。更凝睇处,新蟾半吐,凉叶梧桐。
痴儿娇女还同。应在峰前候雁,树杪看篷。
锦笺未到,先悲砌语寒蛩。长干上,任飘蓬。
加餐须记,冰壶渴火,夏簟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