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木落雁声迟,傍水人家短竹篱。
渡古尚余垂钓客,时平无复佩刀儿。
长堤晓露新栽柳,野店斜阳旧酒旗。
回首故交凋谢尽,一声横笛使人悲。
荒城木落雁声迟,傍水人家短竹篱。
渡古尚余垂钓客,时平无复佩刀儿。
长堤晓露新栽柳,野店斜阳旧酒旗。
回首故交凋谢尽,一声横笛使人悲。
这首清代诗人乔大鸿的《舟次淮阴感旧》描绘了一幅秋日淮河边的荒凉景象。首句“荒城木落雁声迟”以荒芜的古城、落叶和迟缓的雁鸣,渲染出一种寂寥凄清的气氛。接着,“傍水人家短竹篱”展示了附近人家简朴的生活场景,竹篱矮小而简陋,更显人烟稀少。
“渡古尚余垂钓客,时平无复佩刀儿”两句,通过古老的渡口仍有垂钓者,暗示了世事变迁,往昔的战争岁月已不再,人们不再佩戴武器,和平时期显得尤为宁静。然而,这种平静背后也隐含着物是人非的感慨。
“长堤晓露新栽柳,野店斜阳旧酒旗”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变化,长堤上新栽的柳树象征着生机,而夕阳下旧酒旗则勾起对过往时光的记忆。最后一句“回首故交凋谢尽,一声横笛使人悲”,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离世的哀伤,以及面对物是人非的深深哀愁,笛声更是引发了共鸣,增添了悲凉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阴的秋景,通过对比古今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云横其肩,雪覆其颠。空空养慧,兀兀忘缘。
月射珊瑚兮海发光而不夜,松生琥珀兮根拥膏而有年。
性惟平等,道法自然。钤锤之在握,杖拂之当拳。
豹雾披梓树之野,龙雷吼桃华之川。
云水丛林秋与老成之气韵,溪山草木春曾酝酿于风烟。
儿孙之力,学佛祖之家传。
针线之关,度龛灯之焰联。
向道龙门无宿客,而今龟鹤尽成仙。
主人诗豪寄于酒,万象无非酒之友。
主人酒豪寄于诗,万象无非诗之题。
若为诗酒兴俱发,平时泛爱今一割。
不问其他偏问月,月不长如日星然。
乍望乍朔乍晦弦,要之缺者多于圆。
主人乘风踏鹏背,方在急流俄勇退。
似月之明居以晦,举酒相邀倾酒醉。
问耶对耶此其概,收光反耀照其内。
妙与道俱不容喙,主人无问月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