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冠不遣世相知,明月清风每自怡。
山水半生资雅趣,江湖几度滞归期。
白云长伴苏门啸,宿草空馀薤露悲。
何限丘园栖遁者,谁人身后有铭碑。
弹冠不遣世相知,明月清风每自怡。
山水半生资雅趣,江湖几度滞归期。
白云长伴苏门啸,宿草空馀薤露悲。
何限丘园栖遁者,谁人身后有铭碑。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孙处士挽诗》表达了对孙处士淡泊世事、崇尚自然的高尚品格的赞美。首句“弹冠不遣世相知”描绘了孙处士不与世俗之人交往,保持高洁情操的形象。次句“明月清风每自怡”则强调他享受清静生活,以自然为乐。
“山水半生资雅趣”写出了孙处士一生与山水为伴,寓居山林的生活方式,充满了文人雅致。接下来,“江湖几度滞归期”暗示了他在江湖漂泊,但对回归田园的归期却常常延误,流露出淡淡的离愁。
“白云长伴苏门啸”借用苏门啸傲的典故,表现孙处士的超脱与自由,而“宿草空馀薤露悲”则借用了古人对死亡的感慨,表达对孙处士去世的哀思。最后两句“何限丘园栖遁者,谁人身后有铭碑”感叹像孙处士这样的隐逸之士众多,但死后能被铭记的人又有几何,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孙处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赞扬了他的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精神,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价值的哲理反思。
托根层石下,閟艳重檐阴。
爱日少回照,淑气潜相寻。
入牖暗香上,俯栏重蘤深。
孤绝迥多态,繁秾徒满林。
怪君独吟赏,却酒不为斟。
应曾共花约,遂拟合朋簪。
雪意殊未已,寒英虞见侵。
闻花正芬馥,相向一披襟。
闽溪盘屈七百里,赣水湍泻十八滩。
何人作此极变态,使我当暑毛骨寒。
小山屹立奔猛里,飞浪汹动巉岩间。
喧豗似有雷霆响,回薄乍疑霜雪翻。
枯槎石上尽坚瘦,苍波喷浸尺度悭。
画工不复画舟楫,意谓绝险无敢干。
岂知操舟若神者,出没涛濑心甚闲。
崎岖世路更巇恶,返视此画平而安。
车船新制得前规,鼓蹈双轮势似飞。
创物从来因智者,世间何事不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