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出天花示迦叶,一笑至今须鬓雪。
昨吟禁体效欧苏,沓拖流风殊未绝。
冀北方欣麦针绿,江南应报梅腰折。
望中峰势忽如迷,旋教万径人踪灭。
收馀活火煮三清,飕飂古鼎松风掣。
乱侵屐齿乍凹凸,细洒帘旌仍委缬。
诗翁竞胜巧形容,岛瘦郊寒全不屑。
清欢渴望两相争,此景年来曾几瞥。
朱鸟温暾绵袄披,三希佳事还堪说。
明窗净几展时晴,古法平沙划锥铁。
拈出天花示迦叶,一笑至今须鬓雪。
昨吟禁体效欧苏,沓拖流风殊未绝。
冀北方欣麦针绿,江南应报梅腰折。
望中峰势忽如迷,旋教万径人踪灭。
收馀活火煮三清,飕飂古鼎松风掣。
乱侵屐齿乍凹凸,细洒帘旌仍委缬。
诗翁竞胜巧形容,岛瘦郊寒全不屑。
清欢渴望两相争,此景年来曾几瞥。
朱鸟温暾绵袄披,三希佳事还堪说。
明窗净几展时晴,古法平沙划锥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与独特审美。开篇以“拈出天花示迦叶”起兴,借佛祖与弟子的典故,寓意诗人以自然之美为媒介,传达内心的感悟。接着,“一笑至今须鬓雪”一句,以时间的流逝和白发的增添,象征着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长久追求与深刻体会。
“昨吟禁体效欧苏,沓拖流风殊未绝”两句,表明诗人借鉴宋代大儒欧阳修、苏轼的风格,虽受到传统文风的影响,但并未完全拘泥,展现出创新与传承并重的艺术追求。
“冀北方欣麦针绿,江南应报梅腰折”通过南北两地的景象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四季更迭、地域差异的敏感观察,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望中峰势忽如迷,旋教万径人踪灭”描绘了山峰的神秘莫测与人迹罕至的静谧,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收馀活火煮三清,飕飂古鼎松风掣”则将自然界的元素融入日常生活,通过煮茶、烧火等细节,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品味与追求。
“乱侵屐齿乍凹凸,细洒帘旌仍委缬”通过行走的体验和室内装饰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敏锐感知。
“诗翁竞胜巧形容,岛瘦郊寒全不屑”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高雅追求,不满足于表面的华丽,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炼与深沉。
“清欢渴望两相争,此景年来曾几瞥”体现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感叹这样的美好时光难得一见。
“朱鸟温暾绵袄披,三希佳事还堪说”以服饰的描述,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温暖,同时也提到了“三希”这一文化概念,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明窗净几展时晴,古法平沙划锥铁”最后两句,通过明亮的窗户、干净的桌面和自然的光线,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强调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方式的欣赏与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在文学创作上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情感丰富且具有时代特色的佳作。
珠帘高卷莫轻遮,往往相逢隔岁华。
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素姿好把芳姿掩,落势还同舞势斜。
坐有宾朋尊有酒,可怜清味属侬家。
何意欲归山,道高繇境胜。
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證。
永夜出禅吟,清猿自相应。
三十骅骝一烘尘,来时不锁杏园春。
杨花满地如飞雪,应有偷游曲水人。
负疾固无豫,晨衿怅已单。
气交蓬门疏,风数园草残。
荒墟半晚色,幽庭怜夕寒。
既悲月户清,复切夜虫酸。
流枕商声苦,骚杀年志阑。
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
傥结弦上情,岂孤林下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