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
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
蟋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
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
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
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
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
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
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
蟋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
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
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
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
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
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这首诗是王之道的《念奴娇(其二)和张文伯重阳前雨》。王之道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词人,以工词著称,而此作品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对远方美好事物怀念之情的诗句。
黄花照眼,西风庭槛间,作者沉醉于黄花的明媚与西风中的清新,心中充满了对高处的向往,想要登高酬一醉,以此来抒发内心的喜悦。然而,晚来的细雨打断了这种美好的情愫,让人不得不感慨万千。
蟋蟀的鸣叫声中,芭蕉叶上滴落的雨珠,都是自然界中引起作者深思之物。龙山何处?这是对远方美景的一种向往和无言的想象。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意味着作者虽有所感慨,但也要顺应天命,不必过多诉说。
幸得三万斛兵厨足以助兴,这里可能是指物资充裕,能够支持一次盛大的宴会或赏心悦目的活动。千里江山、两行珠翠,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可理解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端为骚人付,是说这份美好的情感和景色,是专门留给那些懂得欣赏的人。
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这里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场景,或是作者希望在高楼上远眺,追随古人的脚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于远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印奁封罢阁铃闲,喜有秋毫免素餐。
市粟易求仓廪实,邑狵无警里闾安。
香清一榻氍毹暖,月淡千门霿凇寒。
闻说丰年从此始,更回笼烛卷帘看。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烛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澹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