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鞭乘兴款岩扉,已觉山容一载违。
却为山寒花发晚,初来刚及赏芳菲。
鸣鞭乘兴款岩扉,已觉山容一载违。
却为山寒花发晚,初来刚及赏芳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探访静宜园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变化的独特感悟。
首句“鸣鞭乘兴款岩扉”,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兴致勃勃地策马而来,敲响了山岩之门的画面。这里的“鸣鞭”不仅表现了行进中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期待。“乘兴”二字则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次来访并非例行公事,而是出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次句“已觉山容一载违”,诗人通过“山容”这一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一年的时间过去,山色似乎也发生了变化,这既是对自然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这里“违”字,既有物是人非的意味,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感慨。
第三句“却为山寒花发晚”,转折中透露出意外的惊喜。原本以为山寒花迟,没想到却因气候原因,花期反而延迟,让诗人得以欣赏到更为独特的春日景象。这种意外的发现,增添了诗作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细致入微的理解。
最后一句“初来刚及赏芳菲”,总结了诗人此次探访的收获。在初春时节到来之际,诗人恰好赶上了赏花的好时机,表达了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感激之情。同时,“刚及”二字也流露出一种稍纵即逝的遗憾,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通过季节更替、花开花落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