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把袈裟筑半峰,倚云楼阁打天钟。
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声中忽见龙。
隔岸愁吹孤戍角,归鸦寒立夕阳松。
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
谁把袈裟筑半峰,倚云楼阁打天钟。
东西塔上自分屿,风雨声中忽见龙。
隔岸愁吹孤戍角,归鸦寒立夕阳松。
旧时行殿成荒土,烟草萋萋暝色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心寺的景象,以僧侣和寺庙建筑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首句“谁把袈裟筑半峰”巧妙地比喻寺庙如僧袍般覆盖在山峰之上,显得庄严肃穆。次句“倚云楼阁打天钟”描绘了寺内楼阁高耸入云,钟声悠扬,穿透云霄,富有禅意。
第三句“东西塔上自分屿”写出了江心寺塔影倒映在江面,如同岛屿分割水波,增添了空间感。第四句“风雨声中忽见龙”则通过风雨中的景象,暗示寺庙的神秘与威严,仿佛龙潜藏其中。
第五句“隔岸愁吹孤戍角”借远处戍楼的号角声,传达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情绪。最后一句“归鸦寒立夕阳松”以归巢乌鸦和夕阳下的松树,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气氛,同时暗寓时光变迁,昔日繁华的行殿如今已化为荒土,只有茂盛的烟草和昏沉的暮色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心寺的景致,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展现出宋诗的意境之美。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