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谁人似乃翁,有儿如子岂忧穷。
自应便享千钟养,不谓今犹四壁空。
好遣江山归笔下,莫将荆棘置胸中。
诗书傥不辞勤苦,衣绣何难继祖风。
道义谁人似乃翁,有儿如子岂忧穷。
自应便享千钟养,不谓今犹四壁空。
好遣江山归笔下,莫将荆棘置胸中。
诗书傥不辞勤苦,衣绣何难继祖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之人的形象,开篇即以“道义谁人似乃翁”表达对其品德的赞赏。接着,“有儿如子岂忧穷”则指出这样的人物,其后代如同英才,不必担心家道中落。下文“自应便享千钟养,不谓今犹四壁空”表现了诗人对其理想生活状态的期待,希望能享受丰厚的物质基础,但现实却是依旧清贫。
在“好遣江山归笔下,莫将荆棘置胸中”这两句中,诗人劝诫读者应当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对美好景致的向往,而不应让烦恼和忧愁占据心灵。最后,“诗书傥不辞勤苦,衣绣何难继祖风”则鼓励后人即使面临诗书学习的艰辛也不应退缩,而且继承家族文化遗产也并非难事。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反思,展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品德、家庭繁荣、文学修养以及传统文化继承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草草春又过,凄晦风雨夕。
三年乌伤梦,不断一区宅。
台山在何许,空有尘满屐。
英英江夏公,老龙蟠古泽。
寻胜著幽宇,搜奇列佳石。
可斋不出门,亦复为渠役。
酒酣对崔嵬,寸管凌千尺。
念我萧寺中,远赠烦走力。
隐几读妙句,缅怀宾主席。
何当谢吏网,足蹑堂上客。
观物非外索,具眼以心会。
微阳花病槁,宁供等闲醉。
我尝课前作,无言乃为最。
譬彼清庙瑟,一唱弦越外。
万卉染春色,生意岂不沛。
何物漏天机,一点映寒桧。
我欲屋溪曲,种竹十数辈。
疏影浸清浅,作此苦淡嗜。
方山于此花,论交亦久矣。
憔悴对冰雪,中有盖世气。
向来多朋从,痛饮忘夜寐。
旧事俱已非,尚善诗押至。
俯就相唱酬,殆为后来计。
一花未足多,夫子亦何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