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治圃杂书二十首·其十二》
《治圃杂书二十首·其十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岑寂观群动,舂容领众香。

三椽容卧起,一锸共行藏。

俗眼荣朝槿,顽躯敌闰杨。

皮枯面黧黑,心镜皎如霜。

(0)
翻译
在寂静中观察万物的活动,从容地引领各种香气。
小小的三间屋足以容纳我躺下和起身,一把铁锹共同参与生活与隐退。
世俗的眼光只看重早晨盛开的槿花,而我这粗陋的身躯能抵挡闰年的困苦。
皮肤干枯面容黝黑,但内心明亮如霜雪般洁净。
注释
岑寂:寂静无声。
观:观察。
群动:万物的活动。
舂容:从容不迫。
三椽:三间小屋。
卧起:躺下和起身。
一锸:一把铁锹。
行藏:生活与隐退。
俗眼:世俗的眼光。
荣:看重。
朝槿:早晨盛开的槿花。
闰杨:闰年的困难。
皮枯:皮肤干枯。
面黧黑:面容黝黑。
心镜:内心。
皎如霜:明亮如霜雪。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治圃杂书二十首》中的第十二首。诗中描绘了一位隐者或僧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修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清贫自守、超然物外的向往。

"岑寂观群动"一句,以山谷中静谧的景象开篇,隐喻着诗人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舂容领众香"则是说僧人的行为举止得到了花草树木之灵气的滋润,体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三椽容卧起,一锸共行藏"这两句描绘了隐者或僧人在简陋的居所中安贫乐道的生活。"三椽"指的是简单的屋顶,"一锸"则是一种农具,用来比喻他们的修行和生活同样质朴而不为世俗所动。

接下来的"俗眼荣朝槿,顽躯敌闰杨"两句,通过对比世人追求荣华与隐者超脱尘嚣的心态,强调了后者的高洁和清醒。"皮枯面黧黑,心镜皎如霜"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的外表和内心状态,即便外表看似粗糙,但内心却清澈明净,如同霜雪般纯洁无瑕。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者的生活与世人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物欲、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方回在这组诗中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超然的理解和向往,是宋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德庆城上高望二首·其二

舟楫西行款政声,晏游酣下寿康城。

春林带雾楼台隐,叠嶂藏风松桂生。

陆里耕桑连万井,戍楼烽火熄诸营。

长官杯斝疑投水,漱玉寒泉到海清。

(0)

寿英州崔楼溪佥宪

西蜀官阶执法身,挂冠无柰锦江春。

霜清越巂思原吏,云白蓬莱有主人。

试马尚宜勤汉节,杖鸠端合作虞宾。

莫言东海堪投钓,祇恐徵车下渭滨。

(0)

吊达奚司空次苏应机原韵·其一

岂知流落送生涯,肠断归帆去转赊。

晓望可堪迷旧国,夜台谁信是真家。

精魂已化三生石,幽恨还成百结花。

并与胥涛同积忿,海门朝夕自声嗟。

(0)

冬日同欧桢伯过诃林访邓毓元梁彦国

严霜昨夜掩苍苔,竹院萧然一径开。

持律欲寻支遁去,谈禅真为戴颙来。

花宫日落催寒磬,莲社人归问酒杯。

吟眺已忘山路远,兴随烟月放歌回。

(0)

访罗浮道士不遇

石床丹灶紫烟消,万玉峰头是铁桥。

开遍碧桃人不见,隔林时有彩霞飘。

(0)

宿五层楼

危楼凌碧落,俯眺万山秋。

明月樽前过,银河槛外流。

高歌振林木,清梦落沧洲。

夜半闻笙鹤,翻疑霄汉游。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