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无此娉婷,玉环未破东风睡。
将开半敛,似红还白,馀花怎比。
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
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无人解、看花意。
犹记花阴同醉。小阑干、月高人起。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
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
世间无此娉婷,玉环未破东风睡。
将开半敛,似红还白,馀花怎比。
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
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无人解、看花意。
犹记花阴同醉。小阑干、月高人起。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
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沂孙的作品,名为《水龙吟·其二》。诗人通过描绘春夜花前月下的情景,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首句“世间无此娉婷”直接点出了诗中女主的独特之美,如同没有人能够比拟的玉环,即便东风吹拂,也无法唤醒她的沉睡。这不仅描写了女主的美丽,更隐喻了一种超凡脱俗,不为世间所动摇的高洁情操。
接着,“将开半敛,似红还白”一句,通过花未全开、颜色介于红白之间的形象,细腻地描绘了女主的容颜之美,这种微妙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
“馀花怎比”一句,则是对前述美景的一种抒情,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无可比拟的赞叹之情。紧接着,“偏占年华,禁烟才过,夹衣初试”几句,诗人借花喻女,暗示了时间在悄然流逝,美好正在逐渐远去,而自己却刚开始体会和尝试这种美好的感觉。
“叹黄州一梦,燕宫绝笔,無人解、看花意”几句,则是对过去某个美好瞬间的回忆,以及对那份美好无法共享的无奈。诗中的“黄州”、“燕宫”都是历史上的繁华之地,而今朝只能在梦中寻觅,或者留下绝笔,表明了那种美好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捕捉。
最后,“犹记花阴同醉。小阑干、月高人起”几句,是诗人对过往美好的回忆,以及在这样的夜晚,人们如何在月光之下苏醒,继续他们的生活和梦想。
“千枝媚色,一庭芳景,清寒似水。银烛延娇,绿房留艳,夜深花底”几句,则是对春夜美景的进一步描绘,通过大量的花卉、清冷的月光,以及夜晚温柔的灯火,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富有情调的氛围。
“怕明朝、小雨濛濛,便化作燕支泪”一句,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和预感。诗人担心明天即将到来的细雨,也许会将夜晚的美好带走,让一切美丽如同过眼云烟,化作无情的泪水。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花前月下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担忧,展现了一种既美好又淡淡忧伤的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隐喻,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自然景物融合,创造出一种深邃而又细腻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