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西南浪泊间,忽看仙侣坠飞鸢。
不毛尚与名山隔,裹革难随故国旋。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
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同向西南浪泊间,忽看仙侣坠飞鸢。
不毛尚与名山隔,裹革难随故国旋。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
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这首明代徐宏祖的《哭静闻禅侣(其四)》表达了诗人对亡友静闻禅侣的深切哀悼之情。首句“同向西南浪泊间”描绘了诗人与静闻一同漂泊的艰辛生活,暗示了他们的命运相似。第二句“忽看仙侣坠飞鸢”以“飞鸢”比喻静闻的突然离世,如同飞翔的风筝突然坠落,令人痛心。
“不毛尚与名山隔”进一步抒发了对静闻无法长眠于名山圣地的遗憾,暗示了他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接下来,“裹革难随故国旋”表达了对静闻无法回归故乡的哀思,皮革包裹的尸身难以随风回转,寓意其灵魂的飘零。
“黄菊泪分千里道,白茅魂断五花烟”运用象征手法,黄菊代表秋色,泪水洒满千里路途,白茅象征荒凉,静闻的魂魄在五花烟中消散,渲染出凄凉的氛围。最后两句“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直抒胸臆,诗人承诺将带着静闻的遗骨,每晚在空山中悲泣,以杜鹃鸟的啼声寄托无尽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失去挚友的悲痛。
曹侯辍耕,学于上国。进士起家,为吏有绩。
虽窭人子,孔武且硕。我惠我威,养我如子。
我勤我暇,不借吏史。虎暴人境,肆作机阱。
侯曰彻之,病在乎政。惟此戾虫,乃与政通。
风林岑蔚,征夫不逢。我作颂声,与民歌之。
不诬方将,俾勿磨之。
道人手种两三竹,使君忽来唾珠玉。
不须客赋千首诗,若是赏音一夔足。
世人爱处但同流,一丝不挂似太俗。
客来若问有何好,道人优昙远山绿。
西风挽不来,残暑推不去。
出门厌靴帽,税驾喜巾屦。
道山邻日月,清樾深牖户。
同舍多望郎,閒官无窘步。
少监岩壑姿,宿昔廊庙具。
行趋补衮职,黼黻我王度。
归休饮热客,觞豆愆调护。
浩然养灵根,勿药有神助。
寄声旧僚属,训诂及匕箸。
尚怜费谏纸,玉唾洒新句。
北焙碾玄璧,谷帘煮甘露。
何时临书几,剥芡谈至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