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圭峰又定山,一囊诗卷入长安。
郑公台下谁知蔑,光范门前却笑韩。
何处儿曹仍竹马,此时公论付衣冠。
十年已破升沈闷,肯复汀洲采杜兰。
看到圭峰又定山,一囊诗卷入长安。
郑公台下谁知蔑,光范门前却笑韩。
何处儿曹仍竹马,此时公论付衣冠。
十年已破升沈闷,肯复汀洲采杜兰。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所作的《送吴献臣大尹奏绩还治三首(其三)》。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归治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感慨。
首句“看到圭峰又定山”,以自然景观的变换隐喻时光流转,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接着,“一囊诗卷入长安”一句,既点明了友人此行的目的地,也暗示了他才华横溢,将带着满腹诗书前往京城,追求仕途发展。
“郑公台下谁知蔑,光范门前却笑韩”两句,运用典故,通过对比郑公台和光范门,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与期待。郑公台和光范门分别代表了历史上的两位贤臣,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未来仕途顺利、受到重用的祝愿。
“何处儿曹仍竹马,此时公论付衣冠”则转向对友人归治后地方百姓的关怀,以及希望友人在地方治理中能公正无私,得到民众的拥戴与尊敬。
最后,“十年已破升沉闷,肯复汀洲采杜兰”两句,表达了对友人过去十年间仕途起伏的感慨,同时也寄予了对未来友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清廉、不忘初心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有对友人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
作室贵杞楠,炊黍资釜甑。
雄才萃天策,六合遂兼并。
古今一俛仰,维人信无竞。
勿言岁云迈,学老无疵病。
高飞择木栖,好音动清听。
右掖苍柏阴,挥笔司文柄。
时相最好贤,招邀共觞饤。
偶幸接微吟,独惭野夫性。
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
逝水浮花去远,但满眼黄芦飞絮。
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
楼上有个佳人,闷倚遍阑干,翠眉双聚。
泪湿鸦鬟,化成素丝千缕。
一望一回惆怅,又灯暗、网虫垂户。
天路阻,谁知此情愁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