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梁益。天设金城铁壁。
西风外,依约雁来,还报关山旧秋色。三秦听汉檄。
远恨绵绵脉脉。
频年事,虚掷桑阴,袆允诸人竟何策。彤弓误殊锡。
怅活国难医,救世须佛。平生本藉毛锥力。
对弧矢初度,满头白发,何堪兵卫叠画戟。
咄青史陈迹。酒石。羡王绩。任击缶呼天,此乐何极。
奚须太息惊前席。望天阍休待,梦如陶翼。
柳边春后,放定远,出西域。
问梁益。天设金城铁壁。
西风外,依约雁来,还报关山旧秋色。三秦听汉檄。
远恨绵绵脉脉。
频年事,虚掷桑阴,袆允诸人竟何策。彤弓误殊锡。
怅活国难医,救世须佛。平生本藉毛锥力。
对弧矢初度,满头白发,何堪兵卫叠画戟。
咄青史陈迹。酒石。羡王绩。任击缶呼天,此乐何极。
奚须太息惊前席。望天阍休待,梦如陶翼。
柳边春后,放定远,出西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兰陵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英雄事迹的怀念。
“问梁益”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探询古今兴衰之理。"天设金城铁壁"则描绘出一个坚固不拔的国防形象,通过这种强烈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接下来的“西风外,依约雁来,还报关山旧秋色”几句,诗人借助自然景物,通过西风和雁的来临,传递了一种历史沧桑、英雄落幕的情感。"还报关山旧秋色"更是将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广阔结合起来,表达了对过去的一种无奈和怀念。
“三秦听汉檄”则是说到边塞之地的人们都在倾听着来自汉朝的消息,这里“檄”字有哀鸣、悲凉之意,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深切感受。
“远恨绵绵脉脉”一句,则是对那些遥远而又缠绵不绝的恨事做出了形容,这些恨事如同血脉一般,渗透在诗人心中,难以磨灭。
“频年事,虚掷桑阴,袆允诸人竟何策”几句,则是对近年来连绵不断的战乱和人民的苦难表示出一种无奈与忧虑。"虚掷桑阴"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哀,而“袆允诸人竟何策”则是在询问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究竟应该如何自处。
“彤弓误殊锡。怅活国难医,救世须佛”则是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于和平之道的渴望。"彤弓"指的是战乱,"误殊锡"则暗示着战争的无尽循环,而“怅活国难医,救世须佛”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于和平之道的向往。
“平生本藉毛锥力。对弧矢初度,满头白发,何堪兵卫叠画戟”几句,则是诗人以自身经历为镜,反映了时代的艰难和个人命运的坎坷。"平生本藉毛锥力"表明作者一向倾力于国事,而“对弧矢初度,满头白发”则描绘了一位老臣或将军面对战争的无奈与悲凉。
“咄青史陈迹。酒石。羡王绩。任击缶呼天,此乐何极”几句,则是诗人通过历史的陈迹和酒石,来表达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仰慕,以及对当下无尽战乱的不满与哀叹。
最后,“奚须太息惊前席。望天阍休待,梦如陶翼。柳边春后,放定远,出西域”几句,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追思,以及对未来和平安稳生活的向往。"奚须太息惊前席"是对过往的感慨,而“望天阍休待,梦如陶翼”则是在期待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如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一样。而“柳边春后,放定远,出西域”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战争的哀叹,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广阔的历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