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
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
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
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
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得刚甫砚,朴钝若刚甫。
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
端砚入手喜有馀,展开古帖聊学书。
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
履和惠端砚,玉质马肝色。
我有大砚卧蚕纹,元是新安龙尾石。
持以答佳贶,聊尔见此心。
极知不是双南金,未足报君绿绮琴。
我得履和砚,清润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得刚甫砚,朴钝若刚甫。
不能轻捷随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鲁。
端砚入手喜有馀,展开古帖聊学书。
大砚知君不负渠,墨池飞出北溟鱼。
这首宋诗名为《毕履和惠端砚余以大歙砚报之佐以一诗》,作者陈鉴之通过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毕履和赠送端砚的感激之情。诗人首先赞美了端砚的珍贵品质,将其比作玉质马肝色,且指出砚台纹理如卧蚕,实为新安龙尾石,显示出其非凡来历。他以大歙砚作为回赠,并表示这不足以回报朋友的深情厚意,暗示对方的琴技更为高超。
接着,诗人将自己得到的端砚比喻为履和,象征着清雅纯净,砚质未经雕琢却自然流露出美德,如同秋江映月,平静无波。而友人得到的刚甫砚则被形容为朴实无华,坚毅稳重,不随波逐流,宁愿在寒窗下默默坚守。这种对比寓言了两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最后,诗人以砚台为媒介,表达对朋友才华的信任,相信他能善用此物,就像墨池中的鱼跃然而出,寓意他的才情将得以展现。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通过砚台的馈赠,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彼此才能的赞赏。
秦人勇斗暴,狱讼号难理。
锱铢较罪法,阙责莫可避。
苏生决曹掾,以明缚奸吏。
我见狱户囚,出入有平气。
章章三年课,已在山公启。
六月暑湿衣,出汗若炊燹。
俸微迫朝夕,冲热事行李。
一身不能赒,送子肠腑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