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时对青灯,朝晨向红日。
渴饮一杯汤,饥餐两器食。
荣衰受荣衰,得失顺得失。
一事到眼前,一事与擘画。
不到眼前者,空思乱胸臆。
非惟昏人神,且是长戚戚。
吾今知此愆,念之戒勿失。
夜时对青灯,朝晨向红日。
渴饮一杯汤,饥餐两器食。
荣衰受荣衰,得失顺得失。
一事到眼前,一事与擘画。
不到眼前者,空思乱胸臆。
非惟昏人神,且是长戚戚。
吾今知此愆,念之戒勿失。
这首诗《夜坐(其三)》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首句“夜时对青灯,朝晨向红日”,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面对青灯,清晨则面向初升的红日,象征着人生的昼夜更替,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
接着,“渴饮一杯汤,饥餐两器食”描述了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物质需求的适度,不追求奢华,体现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荣衰受荣衰,得失顺得失”则进一步阐述了对待人生起伏、得失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因一时的荣华或挫折而过分激动或沮丧,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
“一事到眼前,一事与擘画;不到眼前者,空思乱胸臆”强调了对当前事物的关注与规划,以及避免过度担忧未来未发生的事情,教导人们专注于现实,合理规划生活。
“非惟昏人神,且是长戚戚”指出过度忧虑和消极心态会损害人的精神,导致长期的忧愁和不安。
最后,“吾今知此愆,念之戒勿失”表达了诗人对上述道理的深刻领悟,并希望将这些智慧铭记于心,不再迷失方向。
整首诗以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人生哲学,鼓励人们在平凡中寻找智慧,在日常中体悟真理,是一首富有启示性的佳作。
海上鳌峰裹绮霞,梅仙朋旧有生涯。
清眠梦落三山月,和气吹成一县华。
去驾风舟寻长者,来分甑饭入吾家。
待君归扫馀疑膜,杯影垂弓不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