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干寺用荆公韵》
《长干寺用荆公韵》全文
宋 / 刘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萦纡一径试幽寻,花竹禅房未是深。

野水不波清欲冻,崇冈有竹翠成阴。

琵琶昵昵怨儿语,兰桂温温和水沈。

诗句欲追前辈后,谁呼粉黛污清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ggānyòngjīnggōngyùn
sòng / liúguò

yíngjìngshìyōuxúnhuāzhúchánfángwèishìshēn

shuǐqīngdòngchónggāngyǒuzhúcuìchéngyīn

yuànérlánguìwēnwēnshuǐshěn

shīzhuīqiánbèihòushuífěndàiqīngyín

翻译
沿着弯曲小路探寻幽静,花竹环绕的禅房并非最深处。
野外的水静止如冰,高山上竹林翠绿成荫。
琵琶声轻柔如少女的抱怨,兰花桂花香气淡雅如沉香。
想要追赶前人的诗篇,谁能指责美女的诗词破坏了清雅的意境?
注释
萦纡:弯曲。
幽寻:探寻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未是:并非。
野水:野外的水。
清欲冻:清澈得仿佛要结冰。
崇冈:高山。
翠成阴:翠绿的竹林形成阴凉。
昵昵:轻声细语。
怨儿语:像少女的埋怨。
兰桂:兰花和桂花。
水沈:沉香,一种香料。
前辈:前代诗人。
后:之后。
粉黛:美女,代指女子。
污清吟:破坏清雅的诗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长干寺用荆公韵》。从内容来看,诗人在描绘一处幽静之地——长干寺的景象。诗中运用的意象和语言非常生动。

"萦纡一径试幽寻" 这句话表明诗人在探索这条小路,寻找更为深远的宁静。"花竹禅房未是深" 则透露了即便是在这座禅房中,也并非完全达到内心的平和。

接下来的两句 "野水不波清欲冻,崇冈有竹翠成阴" 描述了一种寒冷而又宁静的景象。水面如镜,仿佛即将结冰;山上竹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形成了浓密的树荫。

"琵琶昵昵怨儿语,兰桂温温和水沈" 中,诗人用琵琶的悠扬声音比喻远方传来的孩子们的呼唤声,同时兰花与桂树散发出的清香仿佛融入了流水之中。

最后两句 "诗句欲追前辈后,谁呼粉黛污清吟" 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诗作能跟随前人的足迹,但同时又感到自己无法达到那样的清高境界。这里的“粉黛”指的是古代文人们常用的墨汁,诗句中含有对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禅房氛围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宁静与孤独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和自身才华的自省。

作者介绍
刘过

刘过
朝代:宋   字:改之   号:龙洲道人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生辰:1154~1206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
猜你喜欢

鄮州歌·其二

扁舟白发芰荷香,共指前头贺监乡。

西去洞天还有路,人家两岸种昌阳。

(0)

过淮河

朔风鸣鼓下寒川,西指淮流即是天。

十万人家杨柳树,半开青眼望新年。

(0)

东山

飞鸟遗好音,千峰不知处。

日出扶桑枝,照见蔷薇树。

(0)

将赴应天府丞家兄维新出饯深沟寺和韵

送别招提境,纷纷车马阗。

酌先论去客,醉后爱逃禅。

池草方成句,天花乱入筵。

他年来报政,依旧雁行联。

(0)

荅友人

紫崖丹壑遍烟岚,惆怅无人驻鹤骖。

读罢小山招隐赋,欲将消息问淮南。

(0)

新秋登慈云寺千佛阁

武塘弥望尽平畴,高阁凭栏指顾收。

残暑已应辞薄暮,惊飙陡觉入新秋。

千家树簇孤城静,百道溪穿满邑流。

最是下方忧旱切,雨坛铃盖晚来愁。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